这中间一是要“打窟窿”,即用錾子将图案以外的空隙部分剔空到需要的深度、并将底部剖平、以显示出图案的大抵形状;二是要“镳”,即对图案的深浅层次、遮挡关系进行大略表现。的修饰是对细部进行进一步加工,对粗糙不光洁的地方,用糙石磨光;砖面遗留的,用砖灰调适量猪血填补。打坯就是用刀、凿在砖上刻划出画面构图,景物轮廓、层次,确定景物具体部位,区分前、中、远三层景致,这道工序需要有经验的大师傅来完成,非常讲究“刀路”、“刀法”的技巧。
常见徽州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共处一个画面上,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不论砖雕、石雕还是木雕,虽然是住宅和附属在建筑物上的部件,如门罩中的砖雕,天井四周山水、花鸟题材的石雕,或是窗扇下栏板,屋檐下檐条、雀替,楼层栏板上带有主题性的木雕,但它们统统都是一幅独立的画,一件完整独立的艺术品。
门楼的左兜肚里,浮雕鹭鸶和莲花,意为“一路连科”。我国古代用科举考试取士,苦苦耕读的人,入得县学方为秀才,乡试首举为解元,会试为会元,殿试夺魁为状元。在科场中连中三元,算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科”既指等级,又指年份,如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还有甲子、丁丑之类。所以生员考中了就叫登科。香山帮匠人的砖雕,素以线条蜿蜒有力、形象生动传神、风格柔顺秀逸、图案寓意吉祥、雅俗兼备、刀法洒脱而著称于世。冯宅门楼生动地表现了苏州香山帮匠人的精湛砖雕技巧和高超艺术水平。
从先秦至汉代以来形成的祭祀礼仪功能——刀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兴盛后砖雕在庙宇中的功能——再到明代则完全融入民间,被广大民间匠人和艺人接受、创造、发展到。纹样主要有人物神袛、祥禽瑞兽、花草山水、器物、锦文、字符等等。题材多为祈福纳吉、教化和禳灾等内容。明代初期,砖雕还仍然是等级的标志,只在、庙宇等别大式建筑装饰中盛行。直到石雕和琉璃在明中期出现并很快成为高等级建筑的新宠后,砖雕才开始流入广大民间,在小式建筑中盛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