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露筋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保护层垫块未设置或固定不牢,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过早,混凝土在硬化前因外力剥落而造成构件成型后钢筋外露现象。混凝土结构露筋的主要原因是:(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或垫块位移过少或缺失,导致露筋靠近模板;(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粘在钢筋上,钢筋周围无法填充水泥砂浆,导致钢筋外露;(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离析、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过小或保护层振捣不实;或振捣棒冲击钢筋或踩在钢筋上,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和粘合或脱模太早。脱模时,棱角缺失,导致漏筋。
钢筋混凝土柱
(1)柱沿钢筋方向开裂
这些裂纹大多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出现的。对于沿柱纵向主筋位置的裂缝,裂缝的长度和宽度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深度一般达到主筋位置。绝大多数这种裂缝是由于钢筋的腐蚀和膨胀造成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与上述主筋钢筋混凝土裂缝相似。
(2)钢筋混凝土柱水平裂缝和水线裂缝
这种裂缝只有在模板拆除时或拆除后才能发现。其特点是沿柱的四角经常出现水状裂缝,呈不规则裂缝。在严重的情况下,沿柱高间隔(300——1200毫米)出现横向裂纹。裂缝的宽度不同。用肉眼仔细观察,轻的可以看到,重的为2——3毫米,深度大多不超过30毫米。这些裂缝属于塑性收缩和干缩裂缝,干得太快。原因是:模板太干,热天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覆盖保湿工作太差。预防措施是充分浇水湿润模板,加强覆盖和湿润保护。处理方法如下: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结构要求,裂缝应用高强水泥砂浆或环氧水泥填缝封闭。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除进行裂缝封闭处理外,还应采用型钢或混凝土套筒对柱进行加固。
(3)钢筋混凝土柱纵向劈裂裂缝
1.在修复承重构件的混凝土裂缝时,除按照规定适用的加固方法外,还应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修复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
2.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修复的裂缝,应根据裂缝的类型进行修复设计,并确定修复材料、修复方法和时间。
3.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根据其形成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静态裂纹:形状、尺寸和数量稳定且不再发展的裂纹。修复时,只需根据裂纹厚度选择修复材料和方法。
2)主动裂缝:在现有环境和工作条件下,裂缝宽度不能保持稳定,容易随着结构构件的应力和变形或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张开和闭合的裂缝。修复时,应先消除原因,观察一段时间确认稳定后,再按照静态裂纹的处理方法进行修复。如果不能完全消除原因,但已确认不会损害结构和部件的安全,则可使用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材料进行修复。
3)仍在发展的裂缝:其长度、宽度或数量仍在发展但将在一段时间后结束的裂缝。这种裂缝在停止发展后应该修补或加固。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