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铬电解液的浓度分为高、中、低三类,其特性与用途
镀铬电解液的浓度通常分为高、中、低三类,其特性与用途如下:低浓度电解液:铬酐含量约在150克/升以下,它允许采用高的电流密度(60~70A/d㎡)电流(16~18%),分散能力比其他镀铬电解液高,铬层硬度高,获得光亮镀层的温度和电流密度范围狭窄,电解液的带出损失少。适用于外形简单的零件镀硬铬。
高浓度电解液:铬酐含量约350克/升,允许采用较低的电流密度(15~25A/d㎡),电流效率低(10~12%),分散能力低,深镀能力好,工作范围宽,电解液稳定,镀层较软,裂纹网不显著。因镀液浓度高,带出损失较大。这类电解液适合于各种形状零件的装饰性镀铬。
为什么双层镀镍能提高镍层的防护性能?
答:双层镍是先沉积一层无硫的(或含硫量较少的)柱状组织的半光亮镍(或普通暗镍),然后再镀上一层含硫较高的层状组织的全光亮镍层。层镍的厚度通常占总厚度的2/3左右。镀层的机械性能主要由韧性较好的半光亮镍(或普通暗镍)层决定。两个镍层之间,由于含硫量不同,它们的电极电位亦不同。一般说来,层半光亮镍层的电位比全光亮镍层更正。若半光亮镍完全不含硫,那末,光亮镍与半光亮镍之间就有一个比较大的电位差(约155MV)。
盛有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
在盛有电镀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联接。电镀液由含有镀覆金属的化合物、导电的盐类、缓冲剂、pH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的水溶液组成。通电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靠定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持。
真空电镀是一种在高真空中加热和蒸发金属或化合物的方法
真空电镀是一种在高真空中加热和蒸发金属或化合物的方法,通过将蒸发的原子或分子应用于要电镀的物体,在表面上形成金属或化合物的薄膜。在这里,薄膜是指厚度小于1μ的薄膜。工业应用包括装饰、包装纸等,将铝沉积在金属光泽上,作为电气应用,用于电阻和电容器。如果地基不释放气体,它可以使用非金属,而不仅仅是金属。
此外,真空电镀的沉积方法包括PVD(物理气相沉积)和CVD法(化学气相沉积)。PVD 使用热和等离子体能量蒸发固体材料,并将其沉积在基板上。 CVD是一种利用热和等离子体等能量的气体,包括薄膜和元素,通过激发和分解在基板表面吸附和形成薄膜。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