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性质对管壳式换热器有什么影响?
在合理设计之时,应根据管壳式换热器内部流体性质,从有利于传热,减少设备腐蚀,减少压力降和便于清洗选定。在确定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有毒性的介质走管程,泄露的机会较少。
2.如果两种介质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宜将膜传热系数高的介质走管壳式换热器壳程。
3.管壳式换热器有常压和高压,对于压力高的介质应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而增加厚度,多耗钢材,造价增大。其中氟塑料材质的管壳式换热器是属于低温低压设备。
4.有腐蚀性介质走管程,以免走壳程时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同时受腐蚀。
5.黏度大或流量小的走管程,因可采用多管程获得较大的流速,有利于传热。
6.不清洁的易于结垢的介质走管程,便于清洗,壳程不便于清洗。
7.在水冷却器中,一般水走管程,被冷却的介质走壳程。
管壳式换热器是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板片,按一定的间隔,通过橡胶垫片压紧组成的可拆卸的换热设备。板片组装时,两组交替排列,板与板之间用粘结剂把橡胶密封板条固定好,其作用是防止流体泄漏并使两板之间形成狭窄的网形流道,换热板片压成各种波纹形,以增加换热板片面积和刚性,并能使流体在低流速成下形成湍流,以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板上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泄集管,两种换热介质分别流入各自流道,形成逆流或并流通过每个板片进行热量的交换。
管壳式换热器按照有无鞍式支架分为两种安装方式。种,对于没有鞍式支架的管壳式换热器,应把换热器安装在砖砌的鞍形基础上,安装后的管壳式换热器此刻不用与基础固定,整个板换可随着膨胀的改变自由移动。第二种,对于有鞍式支座的板换,应首先在基础上平铺混凝土,待完全干透后用地脚螺栓将鞍式支座与地面混凝土完全固定起来。安装管壳式换热器的过程中,应在换热器前后两端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维护和清洗。换热器换热器不得在超过铭牌规定的条件下运行,对于换热器介质的温度和压力要进行察看和分析,防止换热器出现异常运行情况。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和水垢有很大关系,水垢越多,换热效果越不理想。因此,对于换热片上的水垢要及时清洗。以免积垢过多影响换热效果。 管壳式换热器常见故障: 外漏:主要表现为渗漏(量不大,水滴不连续)和泄漏(量较大,水滴连续)。外漏出现的主要部位为板片与板片之间的密封处、板片二道密封泄漏槽部位以及端部板片与压紧板内侧。 串液:主要特征为压力较高一侧的介质串入压力较低一侧的介质中,系统中会出现压力和温度的异常
管壳式换热设备管板和折流板的制作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的管板差不多都是采用机械加工制作的,它的孔径与孔间距按照不一样的管束有着不同的公差标准。钻孔能够使用划线钻孔、钻模钻孔,还能够使用数控机床。不过如果使用划线钻孔,因为这种办法的精度不是很,所以在钻折流板管孔的时候,必需要把管板与折流板叠在一起起来进行配钻,完成以后将折流板进行编号和方位图对应起来,这样方便装配。折流板好是使用完整圆板进行钻孔,完成后在进行划线将圆板做成自己使用的形状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
在管壳式换热器的生产中,筒体和封头这些部件的制造办法和大部分容器制作差不多,区别就是它的要求不太一样,制作的时候需要注意材质的查验,管板和折流板角孔的钻孔,筒体连接,法兰制作这些方面。现在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普遍使用传统工艺,这里面使用焊接的比较多,所以厂家有一定要一丝不苟依照焊接工艺进行连接,还需要对焊接缝隙进行探伤工作。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