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表的起步:
中国热量表的自行研制开始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1986年颁布了我国一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5年12月批准了该标准的修改稿“JGJ-26-95”为行业标准,此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在进行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按户热量计量和分室控制温度的可能性。当电池电压或电池容量掉到规定数值后,意味着电池可能已经快没有电了,此时,水表应会自动将阀门关闭并使系统处于休眠状态,并显示相应信息和提示。”
热量表主要有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积分仪三大部分组成。早期的流量计几乎所有国内厂家都是在热水表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将机械式热水表的表盘齿轮上安装磁钢,将干簧管安装在靠近齿轮的位置,当磁钢接近干簧管时,干簧管发送一个脉冲信号。这种基于传统水表而建立的“先用水,后缴费”、人工抄表、人工上门收费的管理模式存在收费难、工作量大、供需双方易产生纠纷等问题,造成水费回收率低、社会效益差等现象,不利于供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早期的温度传感器基本上都采用了德国进口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热量表的应用:
2000年左右,国产电池供电热量表真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到实际的安装环境中进行试用,2-3年的应用下来,使中国的热量表厂家总结了很多的实际经验。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配对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热交换回路的入口和出口的管道上,将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入口或出口管上。这段时间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热量表积分仪技术已经为大多数厂家所掌握,在积分仪部分已经基本成熟,主要的问题出在了流量传感器上,这段时间主要发现了几大促进热量表今后发展的大问题:
1、 干簧管的耐久性、防磁性等问题
2 、单流速水表的小流量精度、流量表的叶轮与上部齿轮部分的磁传吸铁问题。
3 、流量计的堵塞问题
4 、热水表改装成热量表过程中防水隔板的耐压问题
针对干簧管的问题,早期各个热量表厂家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比较典型的有将热量表整体安放在一个整体的铁壳里,来进行磁屏蔽,针对耐久性厂家牺牲了流量计本身的精度将磁钢安装在大一个等级的齿轮上,此问题还算得到解决;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厂家在学习国外热量表的基础上,研制了发电机式和韦根式的热量表,这两种结构都可以将流量表的齿轮部分省去,直接将流量表叶轮上带动齿轮的磁传信号发给电机线圈或者韦根,这样解决了干簧管的耐久性及静磁场问题,对动磁场还留下一点小问题,但是动磁场的问题是在极其少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所以发电机式和韦根式的热量表直到今天依然在应用。尽管当前市场上使用的的智能水表已属第四代产品,具有很强的防伪、报警、赊欠等功能,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单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在使用管理效率较低、技术相对落后的传统计量表具。
楼栋供热计量结算为何要使用大口径超声波热量表?
从我国建筑的特点来看,建筑物的耗热量是楼内所有用户共同消耗的,只有将建筑物作为贸易结算的基本单位,才能敢将复杂的热计量问题简单化,准确、合理地计量整栋建筑消耗的热量,主要应用到的计量器具为超声波热量表。
在瑞典、挪威、芬兰等多数发达国家,实行的就是楼栋计量面积收费的办法。同时,楼栋计量结算还是户间分摊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供热计量收费的重要步骤,是近年来国内试点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结论,符合原建设部等八项部委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行热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其实在以前脉冲式远传水表就存在许多技术缺陷,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技术改进终于其中的六项基本技术缺陷被改进修复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六项被改进的技术缺陷。
由于入口总表为所耗热量的结算表,精度及可靠性要求高,如果在每个入口设置热量表,投资相对比较高昂。为了降低计量投资,应在一栋楼设置一个热力入口,以每栋楼作为一个计量单元。对于建筑结构相近的小区(组团),从降低超声波热量表投资角度,可以若干栋建筑物设置一个热力入口,以一块超声波热量表进行结算。根据卡内所镶嵌的集成电路的不同,可以将卡分成存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
共用超声波热量表的做法,既是为了节省热量表投资,还有一个考虑在其中,就是在同一小区之中,同样年代、做法的建筑,由于位置不同、楼层高度不同,能耗差距也较大,例如塔楼和板楼之间的差距较大,如果按照分栋计量结算的话,还会出现热费较大差异而引起的纠纷。因此,可以将这些建筑合并结算,再来分摊热费。超声波热量表的优势:先超声波热量表的测量部分为一直管腔,没有任何叶轮或活动部件,不存在堵塞、磨损问题,能够适应中国现有的恶劣水质的测量,解决了机械式热量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堵塞带来的不稳定问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证明了上述观点。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