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增加防涡梁等细部结构,网格数将增加较多.个人机上能够承受的三维模型规模在(2~3)×10个网格, 而10个网格以上的模型需要在并行机上运行,模型调试及计算周期也较长.
缺乏足够的资料证明三维模型精度可替代物理模型,笔者也尚未看到有关三维模型成功地模拟出水流中的漩涡现象的报道.
通过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比较,笔者发现轴对称模型的结果能够初步反映竖井式进/出水口水流的一些主要特征,
只是尽可能使相邻中边孔流量分配更接近,但达不到相邻中、边孔道流量不均匀程度不超过 百分之10的要求。所列出的侧式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的流量不均匀程度都远大于 百分之10。所列出的侧式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的流量不均匀程度都远大于百分之10。表中同时列出了各进出水口扩散段参数,分流墩中边孔宽度比是指扩散段内中孔流道和边孔流道的宽度之比,中墩墩头缩进距离是指扩散段内中墩墩头较边墩墩头缩进距离。
指出了进水口开始出现吸气漩涡的淹没深度;章军军等利用水力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对侧式短进/出水口分流墩、顶板和边墙等流道结构的体型优化,解决了出流流态分布不均与水头损失偏大等难题;在竖井出口处,往往存在弯管段,通常认为要通过10~20倍管径距离后才能基本达到均匀。孙双科等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侧式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的流速分布规律,着重分析了扩散段隔墩布置形式与过渡段体型对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的影响;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