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加固补强法——焊接连接加固
1)焊缝连接的加固,可采用增加焊缝厚度、或增加长度的方法实现。
2)新增加固角焊缝的长度和焊脚尺寸或熔焊层的厚度,应由连接处结构加固前后设计受力改变的差值,并考虑原有连接实际可能的承载力计算确定。计算时应对焊缝的受力重新进行分析并考虑加固前后的焊缝共同工作、受力状态的改变以及第5)条和第6)条的规定。
3)负荷下用焊缝加固结构时,应尽量避免采用长度垂直于受力方向的横向焊缝,否则应采取专门的技术措施和施焊工艺,以确保结构施工时的安全。使用哪种方法,都应经过对施焊前后和过程中焊接连接强度的计算。
4)负荷下用增加非横向焊缝长度的方法加固焊缝连接时,原有焊缝中的应力不得超过该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加固处及其邻区段结构的1大初始名义应力σ0,max不得超过钢结构增大截面加固法工程一般规定中第4)条的规定。焊缝施焊时采用的焊条直径不大于4mm;焊接电流不超过220A;每焊道的焊脚尺寸不大于4mm;焊道温度冷却至100℃以下后,方可施焊下一焊道;对于长度小于200mm的焊缝增加长度时,首焊道应从原焊缝端点以外至少20mm处开始补焊,加固前后焊缝可考虑共同受力,按第6)条规定进行强度计算。施焊时的焊条直径、电流强度、每焊道焊脚尺寸及焊道施焊的时间间隔等均应给予限制,以避免金属过热及减少焊接残余应力。2)在同一受力部位连接的加固中,不宜采用刚度相差较大的,如焊缝与铆钉或普通螺栓共同受力的混合连接方法。
钢结构加固之前需要做好检测鉴定。经鉴定需要加固的钢结构,根据损害范围一般分为局部加固和全1面加固。任何建筑物在发现存在问题后,都是先要把问题给弄清楚的,钢结构建筑也是没有例外的。当发现钢结构建筑存在问题的时候,需要先对建筑进行检测鉴定工作,找出建筑所存在的问题,再制定合适的加固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钢结构加固是对可靠性不足或产权人要求提高可靠度的钢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标准及产权人所要求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GB51367-2019)于2019年11月22日发布,自2020年6月1日起实施。本文结合新的钢结构加固标准,介绍一些钢结构加固知识,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