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宫"(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象征着中军帐。象棋棋盘
整个棋盘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为了比赛记录和学习棋谱方便起见,现行规则规定:按九条竖线从右至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表示红方的每条竖线,用阿拉伯数字1只至9来表示黑方的每条竖线。己方的棋子始终使用己方的线路编号,无论棋子是否"过河"。
对弈开始之前,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进就写"进",退就写"退",如果像车一样横着走,就写"平"。
塑料象棋
关于象棋起源问题的喋喋不休的争认,就此可以了结。然而,不久就被人们发现,开罗通讯社的这条消息是不真实的——象棋为埃及人所发明被否定了,起源于波斯和希腊的说法也缺乏根据,因此,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到起源于印度或中国的问题上来了。
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苏联象棋史学界认为象棋起源于印度,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这个观点为欧洲某些象棋史学家所否定,他们对此论点提出质疑,而且认为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刻而成。箸,相当于,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中国象棋又被称为“象戏”、“桔中戏”,系由先秦时代的博戏演变而来。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以下棋比况历的“楚汉”。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我面前的这象棋,做得非常形象,我仿佛看到了刀光剑影,听到了马嘶人吼。棋盘虽小,棋子无言,却一样演绎着人生,演绎着历史。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