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清时期以来,云南鹤庆县就是白族造纸业的中心,它曾对云南很多少数民族的造纸业产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仍保留有传统工艺造纸法。制造又长又宽的皮纸,所用的水槽要很宽、纸帘很大,一个人干不了,就需要两个人对抄。至于鹤庆的造纸技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则是一个很难考究的问题,在大理州文管所保存的佛图塔出土的经卷中有《大通方广经》残卷,卷末有“玄化寺内造镇”“造经施主三宝弟子某某某修”等字样,另一《大通方广经》残卷上有“至正二十六年太岁丙”等字,所以,很可能元代至正26 年(1366 年) 在鹤庆的玄化寺已成批制造经卷。今天大理地区发现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经卷一般都可肯定是构皮纸[3 ] ,但是否就是鹤庆白棉纸,则尚无充分根据。
朝鲜的白硾纸,不知道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日本有些地方造的纸不用帘抄,制作方法是将纸料煮烂之后,将宽大的青石放在炕上,在下面烧火而使石发热,用刷子把纸浆薄薄地刷在青石面上,揭一次就是一张纸。4)去灰大水池中用清水反复搓洗,把不干净的黄色外皮洗去,并除去大部分石灰,放入缸中,加满清水浸泡一天,用棍棒搅拌清洗后,把水放出,再换新水浸泡一天,如此反复达10余次,共20天之久,此时料中的石灰已完全洗去。朝鲜是不是用这种方法造纸,我们不得而知。中国有没有用这种方法,也不清楚。温州的蠲糨纸也是用桑树皮造的。四川的薛涛笺,则是以木芙蓉皮为原料,煮烂然后加入芙蓉花的汁,做成彩色的小幅信纸。这种做法可能是当时薛涛个人提出来的,所以"薛涛笺"的名字流传到今天。这种纸的优点是颜色好看,而不是因为它的质料好。
利用拷贝纸辅助作画的做法是在作画前,用拷贝纸覆盖在画纸上,固定好,不要让纸张发生位移,否则就麻烦了。用较硬的笔在拷贝纸上绘画由于拷贝纸很薄,所以底下的画纸上就有了绘画的印记,然后取下拷贝纸,我们就可以按照画纸上留下的痕迹绘画了。
还有一种做法是类似于复印的做法,把拷贝纸的一面用铅笔涂黑,制成“复印纸”,同样把拷贝纸涂黑的一面覆盖在画纸上,固定好,然后就可以在拷贝纸上作画了。用硬一点的笔画一下,底层的画纸就印出来了。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看哪种方法比较合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