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刚刚起步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在填埋场、堆放场进行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降水淋洗和冲刷、地表水和地下水得浸没而形成一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高浓度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主要来源是:
(1)现场填埋自然降水;
(2)垃圾本身含有水分;
(3)使微生物厌氧分解。
由于渗滤液成分复杂,其渗滤液中各种物质含量随填埋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很大。20世纪80年代,卫生填埋场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渗滤液处理工程刚刚起步。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物化、生物、土地三个方面。
湿式除尘适用于处理各种与水无化学反应、无粘结现象的粉尘和南方
其不利之处是:消耗一定量的水(或液体);很难回收粉尘;酸碱气体被腐蚀时,应考虑防腐;粘性粉尘容易发生堵塞和挂灰现象;冬天需要考虑防冻问题;除尘过程会引起水的二次污染。所以湿式除尘适用于处理各种与水无化学反应、无粘结现象的粉尘和南方地区。如果遇到疏水粉尘,单用清水将降低除尘效率,而在水中添加净化剂将大大提高除尘效果。
采用湿法除尘技术设计和制造的除尘装置被称为湿法除尘器,又称洗涤式除尘器。湿法除尘器与普通气体吸收塔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要求洗涤液为细小液滴,以利于气体吸收,而前者则不需要这种要求。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包括反渗透、蒸馏(即蒸汽汽提)、氨吹脱、土壤灌溉;化学法包括离子交换、折点氯化、产生含氨副产品、焚烧、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处理;生物学法包括养藻法、生物消化法等。虽然理论上有许多去除氨氮的方法,但工程实际中去除含氨氮废水的方法并不多见。废水的组成、氨氮处理工艺的要求及经济性是选择处理工艺的主要依据。
过量的氨氮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可产生多种有害影响
过量的氨氮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可产生多种有害影响:
(1)由于NH4+-N的氧化作用,使水体中溶解氧浓度降低,使水体变黑变臭,水质下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氮将转化为NH4+-N,NH4+-N是一种还原力很强的无机氮形态,可进一步转化为NO2--N和NO3--N。基于生化反应的定量关系,1gNH4+-N氧化生成NO2--N需要3.43g氧气,而氧化生成NO3--N需要4.57g氧气。
(2)水中含氮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氮气的存在,导致光合微生物(主要是藻类)数量增加,即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其后果是:阻塞滤池,导致滤池运行周期缩短,从而导致水处理成本增加;阻碍水上运动;藻类代谢的产物,可以产生导致颜色和味道变化的化合物;家畜受到蓝-绿藻产生的的伤害,导致鱼类;由于藻类的腐烂,水体中的氧流失现象也会出现。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