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不但是一种乐器和重器,而且是一种装饰图案丰富多彩的艺术品。铜鼓上的各种图案,形象地反映了当地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意识。因此,有的人说,铜鼓图案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民族历史教科书。
铜鼓表面装饰普遍的是几何纹饰,以单纯的点、线以及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为基本要素,按照美的法则构成各种图案。有的几何纹样,充当主体纹饰,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反映壮族先民的生活和环境《旧唐书·地理志》说:邕州……宣化,州所治……水在县北,本胖柯河,俗呼郁状江,即骆越水也。有的组成丰富多彩的几何纹带,作为边饰,起着陪衬烘托、美化主体纹样的作用。常见的几何纹是云纹、雷纹、水波纹、席纹、钱纹、栉纹、三角齿纹、细方格纹、羽状纹、网格纹、菱形纹、圆圈纹、同心圆圈纹等等。
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得知古代铸造铜鼓的方法有:
(一)、泥型合范法,其工序主要有如下几道:
1、制模型 首先用木料做成一个鼓形木模 作为范芯骨架,然后敷以掺有谷壳的粗泥料作范芯的底层,再敷上掺有草灰、牛粪的细泥料作表层,使表面光滑并且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退让性。后,捏塑四个实心耳安在耳的部位。
2、翻外范 先在泥模型鼓表面涂以牛油,防止粘连,然后分块(面范一块、身范二块或面范一块、身范四块)敷以细泥料和掺加草盘、麻丝等的粗泥料,形成外范,在外范上按设计留好浇口,拆开外范后在范面刻印花纹。
3、做芯范(内模) 鼓芯范是由泥模型鼓减薄而成,其做法是在泥模型鼓周身嵌人一定数量的铜芯垫,然后按芯垫印痕厚度刮去一层泥料,并磨光即成。
4、合范 一种是鼓面向上的台范;第二种是足沿向上的合范.合范后,用泥把各条范缝封严,并以绳索把整个范绑扎紧,经低温烘烤,使泥范中的水分蒸发,干透硬化。
5、浇注 先将鼓范烘烤预热,达600C0左右,然后从鼓面中央或足沿的浇口杯内注人台金熔液,使之进人型腔。
6、拆范及整理 浇注之后,拆开外范,取出内范.锯凿掉浇冒口,清除内外壁上的泥料,修饰花纺及立体装饰物,使铜鼓表面光滑,花纹清晰。
7、定音 铜鼓作为乐器,对音响有一定要求,必须请专门鼓师进行调音,调音台格后,则可以使用了。
铜鼓制作工艺考究,用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锡、铝合金等铸造。面、胸、腰、足、耳五部分浑然一体。鼓身上段为胸,中段是腰,下段是足,腰间有两对鼓耳。铜鼓大小、轻重不一,鼓面多铸有太阳纹、翎眼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纹饰。按照名史家黄现璠所撰《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一文中所言,铜鼓的花纹,壮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中,对于阴阳雨雪的变化,知道与太阳有密切关系,但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太阳极为崇拜,壮族民间传说中还有“太阳与月亮的传说”。兰钦所征讨的“夷獠”,就是《晋书·食货志》上提到的“广州夷人”他们是拥有“大铜鼓”的民族。解放前有的壮乡还挂着“日月牌”。故鼓面正中必画以太阳,反映了农业生产必需阳光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