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的纹饰则是写实图案,如鼓面中心的太阳纹,主晕中的翔鹭纹,竞渡船纹、羽人舞蹈纹。太阳纹有光体和光芒,铜鼓上饰太阳纹与古人对太阳崇拜有关。铜鼓上的翔鹭纹,一般是4只,其次是6只,也有8只,10只,14只,16只,18只的,***的达20只,都以逆时针方向绕着太阳纹飞翔,连绵不断,构成一个锁链式的花环。胸部的羽人划船纹,船的首尾装饰成鸟头鸟尾形象,船上有化装的人在活动,船下有鱼,船的前后有水鸟,反映了船在水中的环境。铸造技术、美术、音乐文化成就于一身,精心铸造的一种礼乐器,从约公元***世纪流传至今。腰部的羽人舞蹈纹,舞人头戴羽冠,上身露,自腰以下围以鹭尾舞裳,双臂下曲,向左右侧伸,扭动腰身,翩翩起舞。
除了平面装饰外,有的铜鼓上还立体小雕塑,***普遍的塑像是青蛙。在冷水冲型铜鼓上还有马、骑士、牛群、牛耧、龟、鱼、水禽的塑像;在灵山型铜鼓足部有双鸟、虎、羊塑像,也是千姿百态。
铜鼓产生于从原始社会跨入***社会的初期,那时“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主持祭祀和指挥军阵的大权已被少数***首领所垄断,用于祭祀和***的铜鼓,已经不是一般的乐器,而是少数***所占有的、象征财富与***的重器。随着祭祀活动的频繁,铜鼓也常陈列于祭器当中,逐渐的被赋予神秘色彩,成为通灵的圣物,演变成为沟通人神的礼器。3、制外范把细泥敷在蜡模上做外范,各块都要均匀填实,以保证铸型轮廓和花纹的清晰,又在细泥外敷上一层粗泥料以增加强度.制范时注意在鼓面中心太阳光体处留出浇口,在蛙的眼位穿出气孔,在足沿留出蜡口,使外范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完整铸范。
明清以后,封建王朝对民族地区加强了统治,逐渐“改土归流”,***终废除了土司制,地方民族首领独霸一方的地位削弱,乃至完全丧失。作为民族首领统治***象征的铜鼓,丧失了原来的作用,不再是少数***所垄断的***重器‘财富象征和祀神礼器,成了广大民众所广泛使用的一般娱乐乐器。它的特征是:鼓面铸有立体蛙饰,并两三只重叠一起,等距分为四组。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