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矢蜡法,其工序是:
1、做芯范 先做一木模型鼓为底衬,敷以粗细两层泥料,用刮板做成芯范。
2、做蜡模 首先在芯范上敷蜡并按设计厚度均匀地刮平,然后在蜡面上制花,形成与铜鼓一样的蜡模型鼓。
3、制外范 把细泥敷在蜡模上做外范,各块都要均匀填实,以保证铸型轮廓和花纹的清晰,又在细泥外敷上一层粗泥料以增加强度.制范时注意在鼓面中心太阳光体处留出浇口,在蛙的眼位穿出气孔,在足沿留出蜡口,使外范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完整铸范。
4、化蜡 用小火烘烤化蜡,蜡从足沿出蜡口流出后空出型腔,选就是浇铸鼓体的空间.
5、浇注、拆范和修整 与泥型合范法基本相同,不过拆范时要特别小心留意,以免损伤了立体造型装饰.拆范修整后便竣工了。
据一些学者判断,冷水冲型、北流型、灵山型及部分石寨山型等体形较大的铜鼓可能采用了蜡模泥范法.它采用了泥型合范与失蜡法两者的优点.其工序与失蜡法大体相同.也是先做芯范,然后做蜡模,但不同的是不在蜡面上刻印花纹,而是在泥制外芯上压印花纹。②一些***的研究部门进行了铜鼓的***和***工作。冷水冲型、北流型和灵山型鼓的绝大多数,鼓身两侧各有一条合范缝。
铸铜铜鼓雕塑价格当时的所谓夷人就活动在两广地区的南部,后世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些地区正是铜鼓的又一集中地区。而这些铜鼓,有的可能是溶炼从中原内地输入的铜钱来铸造的。《陈书·欧阳頠传》曰: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欧阳)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钦南征夷稽,禽陈文彻,所获不可胜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頠预其功。《南史·欧阳頠传》记载与此相同。兰钦所征讨的“夷獠”,就是《晋书·食货志》上提到的“广州夷人”他们是拥有“大铜鼓”的民族。“夷獠”也称为“俚”,《梁书·兰钦传》在记述钦征讨少数民族时就说“破俚帅陈文彻兄弟”。但是,要将鼓壁降至传世铜鼓的厚度,就必须在铸造时将内外范之间的间隙减小,但这一来又会增加浇铸中所产生的气隔,给浇铸带来极大困难。可见“夷獠”就是“俚”。而裴渊《广州记》却说:“俚僚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面阔丈余”的大铜鼓,只有广西、广东接境的云开大山区才有。所以,《广州记》、《晋书》、《陈书》、《南史》说到的铜鼓都有广西的铜鼓。即壮乡铜鼓。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