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人员的培训
(1)技术的巩固:社区调查结果显示,经培训的非急救人员,如果从未实践救治过脏骤停患者,几年后就会忘记所学的技术操作。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办法以保证现场急救人员掌握并年记BLS和AED技术。建议要经常进行模拟练习,如在心脏骤停模型上使用AED。
(2)训练的次数:通常3~6个月训练1次,这样的时间安排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保持长期不忘成功的办法是让复苏人员定期经常性地快速检查仪器,具体内容包括:检查除颤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开关,在心中回顾如有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应进行操作的步骤。AHA和ECC和国际小组提倡,每6个月进行1次技术回顾和演练,要求必须在预计时间内赶到现场并履行职责。一般应在4~5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完成除颤,取AED仪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为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应配备校园急救设施设备,有条件的试点学校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教职员工及学生。
1发文:各类学校加快配置AED
早在今年5月7日,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等急救设备,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
心脏骤停可能随时随地发生,急救相关的培训需要面向所有人,需要持续培训。这无疑需要有机构来负责。 AED推广的第三个难题正在于此:谁来负责培训? 目前,承担培训工作的主要还是各地红十字会这样的慈善机构,或者是捐赠企业本身。这一局面无法长期维持。没有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参与的话,一旦急救失败,可能会面临担责的结果。所以第三方机构参与AED急救培训的热情也无法提高。 蓝帆医疗的赵桐表示,总体而言,国内对急救的认知在不断深化。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加快推进了部分地区的城市应急救护体系的建立;尤其是2017年,“好人法”更新,明确见义勇为一律不担责,从法律层面免除了民众对急救的。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