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电涌保护器羊角形间隙,出现于19世纪末期,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防止雷击损坏设备绝缘而造成停电。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铝浪涌保护器,氧化膜浪涌保护器和丸式浪涌保护器。30年代出现了管式浪涌保护器。50年代出现了碳化硅防雷器。70年代又出现了金属氧化物浪涌保护器。现代高压浪涌保护器,不仅用于限制电力系统中因雷电引起的过电压,也用于限制因系统操作产生的过电压。1992年以来,以德、法为代表的工控标准35mm导轨卡接式可拔插SPD防雷模块,开始大规模引进到中国,稍后以美、英为代表的一体化箱式电源防雷组合也进入了中国。
原理电源浪涌保护器分为防爆箱式和模块式两种。均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特性的压敏电阻。在正常情况下,浪涌保护器处于极高的电阻状态,漏流几乎为零,从而保证电源系统正常供电。当电源系统出现浪涌过压时,电源浪涌保护器立即在纳秒级的时间内导通,将过电压的幅值限值在设备的安全工作范围内,同时将浪涌能量入地释放掉。随后,浪涌保护器又迅速变为高阻状态,从而不影响正常供电。性能特点1.保护通流量大,残压极低,响应时间快2.采用新灭弧技术,避免火灾;3.采用温控保护电路,内置热保护;4.带有电源状态指示,指示浪涌保护器工作状态;5.结构严谨,工作
3.1.2在LPZ1区与L PZ2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UPS前端宜安装第二级SPD,可选用经T1或T2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通常为20KA(8/20us)。3.1.3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宜安装第三级SPD,可选用经T1或T2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通常为10KA (8/20us) ,同时具有更短的响应时间。3.2间距与能量匹配问题在安装SPD时要考虑两级之间的能量匹配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米,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米。还应注意以下几点:3.2.1SPD采用低-高配置时,第二级SPD几乎没有用处,而采用高-低配置时,能前后配合分流。3.2.2随着两极间距的缩短,前级分流作用下降,后级通过的电流和能量上升,当距离过近时,前级几乎不起作用。此时,应在两级之间采取退耦措施,例如在两个SPD之间安装一个电感阻抗器件,可以起到退耦作用。3.3安装方式: 宜采用"V "型连接方式(凯文法)。如图《安装方式》所示
电涌保护器的主要参数电涌保护器对地泄放雷电流时,必须安全地完成,不造成电涌保护器本身损坏。电涌保护器需要长期接入在被保护回路中,这就要求电涌保护器在长期工作电压作用下应该不劣化、损坏、断开,更不能短路使被保护电路中断工作。
(1)电压保护水平。通常电压保护水平越低,保护效果越好。
(2)通流容量。通常通流容量越高,雷电下安全性越好。但是通流容量越大,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和价格也就越高。
(3)大持续运行电压。大持续运行电压是指可持续加在电涌保护器,并且电涌保护器还可以正常工作的大方均根电压。不同接地系统下电涌保护器所要求的大运行电压的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