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所处纬度跨度较大,经度跨度相对小,而且紧邻,这使得这些产地的红酸枝并不是界线分明和一成不变的。鉴别红酸枝的纹理差异主要是生长环境造成的,同一区域内,气候差异、向阳和背阴等,都会造成纹理和油性的不同。即使是同一棵树,根部和茎部也不一样,比如老挝和缅甸交界的红酸枝,心材颜色就有深有浅。有些心材,刚切开时颜色浅,过一段时间就深了。所以,严格来讲,从纹理辨产地,分材质好坏,也只能把握材质大致产于哪个区域。
红白酸枝主要有两方面的区别:一、材色。红酸枝木材颜色为红偏紫,颜色较深且容易变深,放置时间越久会越深紫色甚至接近黑色,也就是有很深的色素,用酒精沾布擦拭会得紫色,一般称之为老红木,此材有丰富的油质(红酸枝毛细孔里的不是水分,是油质与胶质) 。白酸枝性质与红酸枝多有接近,但色素较淡,也不容易变深,一般称真红木或红木。二、毛细孔。白酸枝的毛细孔较小,红酸枝的毛细孔较大。
中式家具讲求榫卯结构制作工艺,不使用一枚铁钉,通过榫和卯的巧妙组合将家具的各部件组装起来。由此可见伸缩缝的作用是,当木材受环境影响收缩或膨胀时,不会破坏榫卯结构,导致家具各部件松动,无法正常使用。尤其现在进入潮湿夏季,红木家具更需要这道“伸缩缝”的保护。
单从一次性购买红木家具来看,其价格的确偏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木的好处便开始不断表现出来,如耐用性、环保性以及升值带来的附加价值。
而从板材和布皮家具来看,其用几年之后,便开始变得陈旧甚至损坏,从而又得额外支付一笔购买新家具的预算,如此循环往复,真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