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中国西部博览城位于天府新区***规划区,是天府新区建设的重大项目。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很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云南海绵城市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昆明欧特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我公司有技术团队和完善的服务,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质疑的声音
2015年4月以来,国家先后公布两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但是,目前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一批试点的16个海绵城市中有10个发生内涝;第二批试点的14个海绵城市中有9个发生内涝。许多新建的城市把古代遗留的建筑和工程智慧与现代技术很好地进行了结合,创造出各种各样适应本地区情况的海绵城市技术。总体计算,目前已纳入试点的30个城市中,一共有19个城市发生内涝,占比63%。这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庆等直辖市,还包括福州、武汉、济南、南宁等多个省会城市。
海绵城市已经试点一年,为什么在防治内涝方面仍没有见到成效?
言败尚早
根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央对试点城市考核的时间表是5~10年,而目前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仅一年。
“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海绵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次水淹了,就说海绵城市的试点失败了。这些海绵城市试点,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个意义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水利和国土海绵系统建设是根本出路。”俞孔坚说。
自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开始,以我国北方城市水资源缺乏问题为导向,北京建筑大学雨水团队开始了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城市径流污染、各种技术设施等方面研究,并与北京节水办公室密切合作,重点开展了雨水资源化利用为主的工程项目应用,代表性项目如北京城区雨水利用项目等。其实,从城市环境和生态等更高的角度和终i极目标看,各***应该是一致的,需要的是理解、合作和融合的关系,真正遇到矛盾时需要协商,而不是画地为牢、以邻为壑。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方向在城市雨水相关领域全方面开展:城市径流污染输送规律及控制技术和策略、城市雨洪管理政策机制、雨水设施水量和水质控制机理、绿色建筑雨水系统等。2008 年,潘国庆等在国内提出了设计降雨量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概念及其统计分析方法,并给出***32个城市的具体数值,这也是今天海绵城市建设体系中的***指标之一。同时,在系统总结前期研究基础上,出版了国内首部城市雨水领域专著《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其中提出的很多雨洪管理理论和技术为今天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城市雨水系统研究愈深入,其多、多部门合作的特性愈发凸显。在前期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笔者所在团队重点开展了顶层设计和跨方法体系研究,着重雨水系统与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绿色建筑、景观园林、道路、绿地等系统衔接的方法体系研究。针对城市雨水管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车伍等提出“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冶与“雨水控制利用专项规划冶,并在一些城市具体应用,这可视为今天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前期探索。
如何让海绵城市更具有弹性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各种海绵城市模式、单元、技术的行业标准编制严重滞后于基层的需求,应抓紧完善。实践证明:面对气候频发所带来的洪涝灾害。城市抗洪排涝应采用多样化的洪水出路,除了在城市外围设立足量的滞洪区和修缮防洪堤之外,必须将海绵城市“六字方针”通过多样化的技术和设施全方面运用。如果能活用多样化的海绵技术,从建筑顶部滞水,再到雨水管末端贮水,停车场、小区、道路边排水管贮渗水;澳大利亚的Alexander于2007年也曾采用了海绵城市的提法,但讨论的对象针对城市人口变化、迁移规律等,并非针对城市水系统。后再将富余的水通过传统排水网排出,就可将内涝的威胁减少到低程度。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