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改冠易服
清代在中国服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以满族的服饰装束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这是清王朝统治者用和禁令强制人们改冠易服的结果,至此从上古一直延续至明朝的华夏传统服饰汉服在满清统治时期消失。
清代官员的官帽是由女真族人按照北方民族习俗改制后而。在清代官制与服饰的关联中,官帽是清代官员的品级标志之一,也是其为官任职的权利象征。
1、冠
冠,又称“头衣”“元服”“首服”。起初,发冠只是用以包裹发髻的一枚发罩。“冠者礼之始也”,它的意义首先是礼仪性的。古代士以上“二十而冠,始学礼”,行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
进贤冠进贤冠是中华服饰艺术重要的冠式,在汉代已颇流行,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戴进贤冠,魏晋南北朝继之,在唐宋法服中仍保有重要地位,但其形式也在变化之中,到明朝演变为梁冠。 通天冠和远游冠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 进贤冠多用布制作,冠上缀梁,有一梁、二梁、三梁之别,根据梁的多寡,可辨别官职的大小。
金华市里昂帽业为您介绍我国少数民族服装: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