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时代,农民就发现在种植过豆科植物的大田里种植谷类作物时,其产量有所提高,因此,就注意到菌能增富农业土壤中的营养。直至19世纪,德国的苜蓿种植者和美国的一些大豆种植者,他们利用苜蓿田或大豆田的土壤,转移接种至新的农田,从而使作物产量得到提高。1838年,法国农业化学家布森高(J.B.Boussingault)发现了豆科植物能固定氮。并于1843年建立了一个农业试验站,对各种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和成分进行了较为精的分析。
往新梢生长期中,基部叶片大,色泽深,较厚。一轮叶节数多(即枝片自下向上,叶片由小而大,当至某一叶大时,又渐转小,到小一张后又渐次转大,一轮叶是指开始一叶到小一张叶之间的叶节)。能及时停止生长。在休眠期中,枝上的饱满芽多,具有饱满芽的短果枝多、芽大,芽鳞紧抱,手捏坚实,芽鳞色深,富光泽,新梢上叶枕大,盲芽少。
如果达不到上述树相要求,那么就应当通过肥水及其他措施加以促进(弱时)或控制(强旺时)。
有人可能问腐殖酸有机肥怎么不推荐?处于成本原因,一般肥料厂用的是褐煤、风化煤腐殖酸。但天然褐煤中的腐植酸水溶性能极低,而非水溶性腐植酸在亲水胶体性、阳离子交换性、生理活性、络合能力及较强的吸附和粘结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性是难以表现的。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活化褐煤中的腐植酸,使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增加,改性后褐煤制作的腐殖酸肥料的农用价值和使用效果都会极大地提高。腐殖酸经过活化后,***又会降低。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