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腿截肢,如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残肢较短或生活在山区的患者,宜选择动踝或运动等级较低的小腿假肢。这种假肢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装置,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承受体重的预注成型的框架配合骨骼和假脚而成。这类假肢对路面适应能力强,安全性高且便于控制;中青年及残肢条件较好的患者,可选择高储能和运动等级较高的小腿假肢,有助于他们重回岗位参加劳动,且步态也十分理想。
膝离断以上截肢患者,如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残肢较短或生活在山区的患者,宜选择多轴膝关节甚至膝关节可锁定的假肢,选择假肢务必在安全的基础上再强调灵活性和步态,否则会带来很多使用麻烦。
至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可考虑气(液)压助伸控制、优能仿生和仿生智能假肢。即使仿生智能假肢,也只有在平整道路上行走和走台级时,才能发挥它的功能优势。
关于假肢销售方式的调查,你会怎么选择
前期我们讲到假肢行业需要一次变革的文章(为什么假肢那么贵?),提到需要改***在假肢的销售模式,才能让假肢需求者更大程度的受益。
传统上的假肢销售模式,导致假肢穿戴者需要花费高额的费用(与出厂价对比)才可以穿上假肢,整个过程中都是把中心放在假肢的价格上。却没有真正的享受假肢及装配中所能享受的服务。
大家都知道,今年起医改有了很大的进步,取消了药品提成,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费用。就是说,病需要花钱了,但是买药便宜了。这样就更重视和尊重医生的职业了。
其实我们假肢安装也一样,也需要像这样的改革,我们应该重视假肢安装、调试、接受腔制作的技师,他们才是我们穿上假肢的重要参与者。
所以说:如果假肢费用降下了了,但是要有假肢服务费用了,你会接受吗?
下肢假肢技术的基本特点:
组合式的结构实现了假肢零部件的工业化、组件化、系列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假肢的制作速度和生产效率,使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世界经济体,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税务改革,会有更多的假肢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化假肢也在逐渐成长,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多样化。由于骨骼式结构假肢的接受腔与假肢体是分离的,同时假肢的关节实现了系列化设计,具有多种型号可供选择,因此,从理论上说,现代假肢可适合任何平面的截肢。但从患者使用的角度来考虑,由于长残肢相应具有较好的杠杆作用,在支配假肢时将较为省力,因此在可选择的条件下,还是尽可能地保留残肢的长度为宜。假肢的人工关节,特别是膝关节是假肢较复杂的部件,也是假肢功能多寡优劣的关键所在。众多的假肢厂商对此下了很大功夫,设计出花样繁多的膝关节:材料上,有普碳钢、不锈钢的,有铝合金的、钛合金的,还有高强度轻质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等等;结构上,有单轴的、四连杆的、多轴的,还有能控制假肢行走步态的气压或液压装置的??
新型膝关节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假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行走步态更接近正常人。觉得国内的假肢产品贵,可是为什么不选择便宜的、更适合自己的产品呢。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膝关节是造成假肢不同的使用效果、不同的功能大小的关键条件,也是造成假肢的不同档次、不同费用的主要因素。在踝关节的设计上也由过去的单向运动(趾跗方向)改变为可同时实现侧向运动,称之为“万向脚”,以适应截肢者在不平路面的行走和活动量较大的运动。而应用新型的碳纤维增强材料制作的假脚,由于其具有高弹性高强度的***性能,从而出现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假脚“储能脚”。这种假脚可以在脚着地阶段储存能量而在抬脚时释放能量,使患者行走时较为省力,步态较为轻松;同时其良好的弹性和活动性,使其可以代替踝关节的作用,故又称为“无关节假脚”。
现代假肢技术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假肢技术也得到令人振奋的提高,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假肢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接受腔的口型、接受腔的受力分析及下肢假肢的步态分析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不断改进接受腔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对下肢假肢人工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均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而现代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无疑为上述领域的研究增添了利器。图3为塑形一周后的残肢状态,这时候残肢已经满足我们制作假肢接受腔所需的良好的残肢条件。运用扫描仪和传感器作为数据输入工具,运用计算机相应软件建立的接受腔及假肢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以直观地表现接受腔、假肢的受力状态,动态地分析其行走步态。这可以说是当前假肢技术的热门的研究方向。长期以来,截肢者在使用假肢行走时,一直是依赖于残肢自身摆动所产生的惯性来带动假肢的向前运动,其摆动的速度、幅度均难以控制,造成假肢的行走步态明显与健肢不同,同时也要比健肢消耗更多的体能。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