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靠谱的好的情绪问题中心师
很多来访者会首先考虑到公立医院心理(切记不要去私立的莆田系医院)。医院的好的情绪问题中心师大多集中在精神卫生和,对精神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甚至不少咨询师是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医院接受咨询费用相对便宜,咨询师水平大部分有一定的保障(仍然要注意甄别,不可掉以轻心)。但是问题在于太难,咨询难以持续进行。如果在医院接受好的情绪问题中心,建议寻找相对容易的医院,或者和咨询师协商,能否通过其他方式(如加号)保证咨询持续进行。通过好的情绪问题中心平台寻找咨询师同样是不错的方式(如简单心理)。还可以通过***公众号、知乎等网络平台寻找咨询师,不过这仍有赖于你小心甄别。另外,如果你有亲朋好友是好的情绪问题中心师,请他们推荐是比较省时省力的方式。当然前提是,他们本身是靠谱的。
心理咨询需要多久
在开始次心理咨询前,有些来访者会问些问题。 常见的问题是:“心理咨询需要多久?”出现频率远远高于第二常见问题。这很可以理解,毕竟好多中国人对心理咨询不太熟悉,想要在开始之前多一些认识,无可厚非。 我通常没有办法给出答复。不是敷衍,而是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变量太多。如果问开车去某地要多久,那要综合考虑这个地方有多远、开的是什么车、司机技术好不好、道路是否平坦、晴天还是下雨、路上有没有加油站,然后才能做出回答。心理咨询也一样。 那么,心理咨询需要的时间,跟什么有关呢?变量可以分成三大类。 来访者因素:来访者的期望值、人格基础、领悟能力、成长意愿、社会支持 咨询师因素:咨询师的流派、能力、人格健康程度 来访者和咨询师是否匹配
来访者的成长意愿
去医院,通常是叙述病情,医生开药,或者躺平了让医生做手术。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跟去医院差不多,自己讲讲心理困扰,咨询师提出建议,然后问题解决。但其实不是这样。心理咨询就像咨询师陪来访者一起去TA的内心世界探险,两个人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一起摸索,逐渐把未知变成已知,而不是咨询师拖着来访者走。所以,走得快还是慢,有一半由来访者自己决定。一般来说,成长意愿越强的来访者,改变越快。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积极完成作业的来访者,比不完成作业的来访者改变快。在心理动力学疗法中,虽然不需要完成作业,但遵守设置、投入地探索自己的来访者,比不遵守设置、把咨询当闲聊的来访者改变快。
青少年们,闹得死去活来的,应该是以上的原因,不过我这里也不是下定论,还希望大家能给予指正。
回到青少年咨询,我想逆向思考一下,家长觉得孩子有了问题,带着许多问题的孩子来做咨询。那么,你们这些家长的到底怎么样孩子了,才会致使他们这么大的反抗。恨一个人不是一朝一夕来完成的,一定是由许多的失望累加起来变成绝望而爆发的。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一种被动攻击,是希望父母们改变,但是文化影响着思想,思想左右着行为,所以“改”这一个字谈何容易。
所以我这里还想指出一点,可能不对,希望大家能够指正。某些家长的思想里,还是藏着一种让孩子成为人上人的潜意识。古代如何成为“人上人”呢?除了本来家里关系就硬,那剩下来就只有一条通道,那就是科举,正所谓“一纸八股文章换来的荣华富贵”,可是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是“人上人”,那这个社会谁来做工,谁来生产,社会还有正常运作吗,所以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来考虑,自然会有一部分人会分流出去。但是古代文化,尤其是孔儒们,喜欢把人分成君子、小人各个,媚上着必定欺下,对于上,极尽,对于下,极尽挖苦之能事。于是,对于劳动人民的污名化,牢牢地刻在每个人心中,我们现在嘴上不说,但是内心也是有这种倾向的,但是作为一个人的本质,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大家社会分工不同罢了。在这里,我要反思一下自己,我曾经也有这种思想,想着进入上一个,从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现在我以有这种思想而感到耻辱,我来自农村,来自那个平常的家庭,那些小时候一起玩泥巴的玩伴,中学一起喝泡面汤同学,大学一起去大街上发传单室友,这些伴我长大的才是我内心动力的源泉,是他们使的内心不至于枯竭,他们才是我与这个世界的联结所在。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