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这台仪器的 技术并不难。首先,工作人员使用高压热水在南极冰层中钻一些深达2450米的 洞,每钻一个洞大约需40小时。然后,研究人员把一条带有连成一串的 60个检测器模块的 电缆往下放进这个洞里,并给这个洞浇满水,让它重新。
当一颗中微子在“冰立方”中触发了与某个原子核的 反应的 时候,会产生闪光。检测器就把闪光记录下来,地面的 计算机根据记录下来的 数据,可以重新构建出每一颗中微子的 特性,并确定它们的 能量及其来向。
“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包括80串探测器模块,预计2012年1月完全建成。但是,若只论建台历史,中国现代***早的天文台却是上海的徐家汇天文台。一旦这台探测器完全投入运行,它可能在未来10年内记录下百万次以上的 深空高能中微子事件。这将给我们提供一个巨大的 数据库,用于分析一些剧烈的 太空事件,我们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 认识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常常通过天文观测来了解宇宙的 奥秘。太空中的 天体会辐射出多种波长的 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携带着各种不同的 信息,向我们揭示宇宙的 奥秘。除了电磁波外,天体还会发射一些实物粒子。
多亏了天文工作者的 精心爱护,与之配套的 圆顶、座椅、附属设备等,至今还保持着原来的 面貌,成为中国近代天文发展的 一个见证。
早在1874年,徐家汇天文台的 建成初期就已经展开了地磁工作,后因上海徐家汇地区修建有轨电车产生了一定的 电磁干扰,1908年,法国传教士在江苏昆山市境内一个叫陆家浜的 地方建成菉葭浜天文台,专门从事地磁观测,这也是法国传教士大天文台系 统的 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多年进一步的研究才发现,原来中微子可以分为三种,戴维斯检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种。1931年,该台移往佘山,建立新的 地磁观测台,后来成为上海局的 佘山地磁观测站。
二十世纪10年代~20年代,徐家汇、佘山、菉葭浜并立为上海三大天文台,其中徐家汇天文台担负着总台的 职责,其业务和国际影响力在上世纪30年代也达到了顶点。
然而,的 开始给这个天文台带来了巨大的 影响,30年代后期各项业务曾一度陷入停滞。一旦这台探测器完全投入运行,它可能在未来10年内记录下百万次以上的深空高能中微子事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徐家汇天文台和佘山天文台被***接管,其中天文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代管,改称为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观象台,其它部分则先后分离成立了上海气象局、上海局等单位。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