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渗氮层脆性检验一般采用维氏硬度计,试验力10公斤,试验力的加载必须缓慢(在5-9S内完成),试验力加载完成后必须停留5-10S,然后卸载试验力,特殊情况也可采用5KG或者30KG试验力。
c、维氏硬度压痕在显微放大100倍下进行检查,每件至少测3点,其中两点以上处于相同级别时,才能定级。否则需重新检验。
d、渗氮层脆性应在零件工作部位或随炉试样的表面上检测,一般零件为1-3级为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对于渗氮后留有磨痕的零件,也可在磨去加工余量后的表面上进行测定
e、经气体渗氮后的零件,必须进行检验。
对于钢铁材料,零件淬火后,马氏体组织中存在存在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尤其是马氏体转变温度较低的材料,残余奥氏体可能多达10%以上。残余奥氏体是一种不稳定组织,可以逐步转变成马氏体。利用液氮的汽化潜热或者低温氮气制冷:利用低温氮气实现制冷的原理是低温氮气与材料直接接触,通过对流换热来使材料温度降低,而利用液氮的汽化潜热的原理就是液氮与材料不直接接触而通过间接方式使材料温度降低。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体积会变大,造成零件尺寸的变化。同时,奥氏体的机械性能也不稳定。深冷处理就是将淬火后工件置入较低温度的环境中(比如5℃以下的冷水中),促进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以提高材料性能。一般比较重要的零件才会采用深冷工艺,比如精密量具,精密轴承等。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德国冶金学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为针状的原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中高碳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
形变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工艺分类有多种,主要有低温形变热处理、高温形变热处理、变塑钢形变热处理和预先形变热处理等。
(1)低温形变热处理。主要分为低温形变淬火 (亚稳奥氏体的形变淬火) 和低温形变等温淬火。(1) 低温形变淬火。将钢加热到奥氏体状态,保持一定时间,然后急冷至Ar1(奥氏体分样温度线)以下,而高于Ms(上马氏体点) 的温度 (约500~600℃),待温度均匀后,进行形变 (压力加工),随后淬冷,得到马氏体组织。固体渗碳是将工件和固体渗碳剂(木炭加促进剂组成)一起装在密闭的渗碳箱中,将箱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渗碳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使活性碳原子渗人工件表面的一种***早的渗碳方法。此法主要用于结构钢、工具钢、合金元素含量较高,过冷奥氏体比较稳定的钢种。(2) 低温形变等温淬火。与低温形变淬火工艺前段相似,但形变、等温在下贝氏体区域进行,淬冷后得到下贝氏体组织。与低温形变淬火相比,可用于合金元素含量略低的钢种。低温形变热处理可以使钢在塑性基本保持相近的情况下,保持工件具有较好的强度、韧性,并提高其寿命。其工艺特点是形变在相变之前完成。
(2)高温形变热处理 (稳定奥氏体的形变热处理)。主要分为高温形变淬火和高温形变等温淬火。(1) 高温形变淬火。取出套圈用清水冲洗后进行钝化处理,钝化处理用溶液作为填充液,其浓度为12%-18%。将钢加热到稳定奥氏体状态,在该状态下形变,随后淬冷,得到马氏体组织。此法应用广泛,对材料无特殊要求,一般碳钢、低合金钢均可应用。(2) 高温形变等温淬火。将钢加热到稳定奥氏体状态并发生形变后,在珠光体或下贝氏体区域进行等温转变,得到珠光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此法应用也较广泛。高温形变热处理的形变过程也在相变前完成。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