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角的选择:
从切削热的产生和散热方面说,增大前角可减小切削热的产生,切削温度不致于太高,但前角过大则因刀头散热体积减小,切削温度反而升高。减小前角可改善刀头散热条件,切削温度有可能降低,但前角过小,则切削变形严重,切削产生的热量不易散掉。实践表明,取前角go=15°~20°为合适。
后角的选择:
粗加工时,对强力切削的刀具则要求切削刃口强度高,则应取较小的后角;精加工时,其刀具磨损主要发生在切削刃区和后刀面上,对于不锈钢这种易出现加工硬化的材料,其后刀面摩擦对加工表面质量及刀具磨损影响较大,合理的后角应为:加工奥氏体不锈钢(185HB以下),其后角可取6°~8°;加工马氏体不锈钢(250HB以上),其后角取6°~8°;加工马氏体不锈钢(250HB以下),其后角为6°~10°为宜。
切削用量的选择
根据不锈钢材料特点,加工时宜选用低速和较大进给量进行切削。
采用具进行镗削时,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是充分发挥具性能的关键之一。具连续切削时可以按照磨损耐用度与切削用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切削用量;断续切削则应按照刀具破损规律确定合理切削用量。由于具有***的耐热性和耐磨性,切削用量对刀具磨损寿命的影响比硬质合金刀具要小。一般情况下,用具加工时,进给量对刀具的破损影响为敏感。因而,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在机床功率、工艺系统刚度和刀片强度许可的前提下,在镗削不锈钢零件时,尽可能选择高的切削速度、较大的背吃刀量和比较小的进给量。
正火
指将不锈钢材料加热到Ac3 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然后维持一定时间后,放在静止的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不锈钢加工工艺。进行正火的目的通常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或替后面的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淬火
指将不锈钢材料加热到Ac3 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合适的冷却速度,来得到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不锈钢加工工艺。常用的淬火加工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的就是保证不锈钢材料得到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替后面的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等。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