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主导,多配合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走在孩子前面领着孩子走。孩子长大后,我们需要改变角色,要从“主导者”变成孩子生活中的“配角”,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扶他一把即可。这个角色的转换十分重要,不但给了孩子尊重、民主、平等和信任,而且给了孩子成长的空间。
少命令,多倾听“快去收拾你的房间!”“把手机给我!”“你赶紧写作业去!”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会进行转变,他们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如果用命令式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们可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如果产生了冲突,我们可以用讨论的方式表达,而不是命令的语气。
孩子叛逆,这或许成为了很多家长很头疼的事情之一了,试着想一想,你每天在公司忙得昏天暗地,回家还要被孩子家里那个叛逆的孩子气得个半死,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其实,据研究表明:孩子在心理进入青春期要早于生理进入青春期,在生理还没明显的变化的时候,已经使孩子心理进入青春期,并引起他的行为发生变化。
女孩一般是在9到12岁、男孩一般是在12岁以后进入青春期。在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青春期的到来,在心理状态上显示为更加敏感,更加的暴躁,而这个时候,家长需要的是果断采取措施对孩子的不好行为做出指导和有效地约束他们的语言行为、动作行为。
初二时孩子是逆反厉害的时期,我儿子就是一个例子。当然,回过头来看,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心理特征关注不够,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造成的。比如,孩子对背英语(辅导课)单词不入门,又不愿花时间,英语成绩很差。作为家长非常着急,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帮助他背单词或听写时也急躁,常常忙没帮上,倒是顶上牛了。
另外,在遇到的老师如果好一点,能够懂一些心理学也好,偏偏遇到一位教学水平很棒,带教重点中学中考英语班学生连续几年区里的一位英语教研组长老师,虽教学成绩好,但不懂学生心理,对成绩差的考生经常讽刺、挖苦。记得儿子初二发生了一件事:一次课堂上,老师提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按照纵向排列的一组学生顺序站起回答,当轮到儿子时,那位老师冲着儿子摆了摆手说:“坐下!坐下!你不会!”儿子羞红了脸,讪讪坐下,并一把将英语书摔在地上,并狠狠地在上面踩了又踩。从此,他完全放弃了英语。傻儿子在拿自己的前途气。这样的老师教学再好,能不说她是误人子弟吗?经过这件事儿子的成绩不光英语,各科成绩陡然下滑,从中等滑落到倒数第3、4名。并与家长谈判不愿上学,如果家长逼迫。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