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充放电现象
当***发生心室纤颤时,必须要用除颤器及时抢救才能挽救***的生命。除颤器工作时,一般是让100 J到300 J的电能,在约2 ms的时间内通过***的心脏部位。除颤器工作时的电功率在50 kW到150kW之间,这个功率是相当大的,用电池直接供电无法达到,也大大超过了一般家庭的用电功率,而除颤器还必须便于携带,那它使用了什么样的供电装置呢?当电容器组的断路器自动跳闸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得重新合闸。
除颤器工作时的供电装置是一个C=70 μF的电容器。除颤器内带有电池,先通过电子线路把电池供电的电压升高到约U= 5 000 V,对电容器充电,充电后电容器储存的能量约为W= 12CU2=875 J。由于电容器电压很高,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一部分能量,通过电子线路控制放电的能量,就可以对***进行抢救了。除颤器的***就是这个耐压5 000 V以上、70 μ F的电容器,它耐压较高、容量较大,并且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和制造。3、电容器在使用选择上,可以用小法拉数的并为大1法拉数的这样做可以使其等效内阻更小。
电容器是常用的电子元件,而且不断应用在新的领域中。在现在推广的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占有重要地位。电动汽车多数用锂电池供电,锂电池电动汽车的主要缺点就是充电时间长,使用不够方便。
所以还有另一种用电容器作为电源的电动汽车。电容器作为电源的优点是充电时间短,可以反复充电、长期使用,但缺点是一次充电后的行驶里程较短,因此目前还需要对高电压、大容量的电容器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电容器的充电,有人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用电动势为E电动势的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充电结束时电容器的电压U=E电动势。设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量为Q,则电源电动势做功QE电动势,而电容器储存的电能为12QE电动势,电源电动势做功的另外一半能量去哪了?为了保证电容的稳定性,电容在插板前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环境的测试。”
在电源给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的任一时刻,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则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U=qC。充电电流必然流经内阻r,设内阻r两端的电压为Ur,根据欧姆定律可知E电动势=U+Ur。所以不难想象,图6.12中斜直线上方的三角形面积,即为电源电动势做功QE电动势过程中被消耗在内阻r上而转变为焦耳热的能量。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独石电容、涤纶电容、小容量的云母电容等。
问题解决了!根据不同的电源要求,器件有时会采用串联、并联或其组合的形式,对于功率级超过10KW的电源,通常采用体积较大的罐形螺旋端子电容器。在用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只能有一半的能量被电容器储存,必然有另一半能量消耗在回路的电阻之上。如果电容器储存的能量很多,则消耗在回路电阻上的能量也就同样的多。如果这部分能量全部消耗在电源的内阻上,则对电源十分不利,这也是在充电回路中另外增加限流电阻的原因。
至此,可能还有一个疑问:如果对电容器充电的能量利用率仅有50%,给使用电容器作为电源的电动汽车充电不是会浪费很多电能吗?通用公式C=Q/U平行板电容器***公式:板间电场强度E=U/d,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εS/4πkd定义1: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要知道上面讨论的是用有固定电动势的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的情况,如果给大容量电容器充电,应该使用可变电动势的电源,这样可以使充电的能量利用率大大提高。
电容器壳体膨胀
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是油性有机物质,在电容器运行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箱体随之热胀冷缩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当箱体密封受损空气、水分、杂质的侵入而使绝缘性能下降内部放电或击穿时,内部产生大量气体使箱体鼓起变形而膨胀。造成箱体膨胀的主要原因有:运行时过电压、过电流、操作过电压、室温过高、电容器本身质量问题等。当出现电容器壳体膨胀时应及时退出运行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容器盘点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
电容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作停用处理:
电容器外壳严重膨胀有爆1炸可能的、漏油严重以及运行时内部有响声的、电容器接头有过热迹象的、套管***并有闪络放电现象的、运行时造成三相不平衡超过5%以上的。
电容器操作时应注意事项
电容器的分、合闸操作应严格按规范进行;电容器带有残余电荷的情况下禁止合闸;对电容器进行清扫时应在母线上连接地线,如果熔断器烧坏的应在电容器的接头上连接地线,以放掉电容器中的残余电荷;对电容器进行清扫时应在母线上连接地线,如果熔断器烧坏的应在电容器的接头上连接地线,以放掉电容器中的残余电荷。电力补偿电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运行规范,加强值班巡视和检查,作好运行记录,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