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炉烧饼的制作工序要经过擀面,擦酥,下剂子,制胚,撒芝麻,上炉,出炉。用响水(水温50℃~60℃左右)放入适量的食yan和白面调和。面和好后,置于案板上,用面杖反复碾压成层状,然后分成面团,将每一个小面团分别擀、叠成长方形,整齐排列在案板上,将水洒在上面,用手抹平,再将脱皮的白芝麻洒在上面,用手均匀制成烧饼胚后,待缸炉烧烫后,将做好的烧饼胚一一贴在炉壁上,炉口盖上铁盖。约20~30分钟后,芝麻泛黄、发出香味时,即可起炉。用铁铲将烧饼从炉壁铲下,用手夹住取出,即可食用。
3、面团静置好以后,在撒了防粘薄粉的案板上擀开成为大大的薄面团。
4、将麻酱馅倒在面团上,用刮板刮平,使麻酱馅均匀的涂抹在面团上。
5、从面团的一头卷起来。一边卷一边拉抻面团,使面团尽可能的薄,尽量多卷几圈。
6、卷到头,收口处捏紧。卷面团的步骤很关键,卷的圈数越多,做好的烧饼层数就越多哦。
7、将卷好的面团切成6份(面团卷的次数一定要多,如果卷的不够多,每层面团和麻酱都会太厚,切开的时候,麻酱会从截面流出来)。
安徽人一般不叫它黄山酥饼,就叫黄山烧饼。个头玲珑,女生也能两口吃掉一个。在“酥”这一点上,比起蟹壳黄,黄山烧饼更胜一筹。因为体格小,每一层皮之间的空隙不大,火烤制后,酥化的皮层次更多,牙齿一磕纷飞四散。
黄山烧饼的是里面的梅干菜和猪油粒。出炉的时候趁热吃,猪油都吸附在梅干菜上,有股直冲脑门的香;但是冷吃更妙,咬到猪油的时候会有小小的感,汹涌的脂香一下子在嘴里炸开,非常过瘾。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