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原型技术突破了“毛坯→切削加工→成品”的传统的零件加工模式,***了不用刀具制作零件的先河,是一种的薄层迭加的加工方法。与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相比,快速原型加工具有以下优点:
1、可迅速制造出自由曲面和更为复杂形态的零件,如零件中的凹槽、凸肩和空心部分等,大大降低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
2、属非接触加工,不需要机床切削加工所必需的刀具和夹具,无刀具磨损和切削力影响。
3、无振动、噪声和切削废料。
4、可实现夜间完全自动化生产。
5、加工,能快速制作出产品实体模型及模具。
如何提高3D打印精度
设计零件时删除或简化困难的特征。
以尽可能高的分辨率导出 STL 文件。
定期或在重要打印作业之前校准3D打印机。
在打印时使用支撑来稳定物体,并且在移除支撑时要小心,以免损坏零件或改变其终尺寸。
使用加热打印床 (FDM) 或加热室(SLS/金属)来保持零件的温度一致,以减少变形。
如果没有时间要求,尽可能调低打印速度。
3D打印的欠缺
1.现如今的3D打印建筑机器都非常大,机器太大,机器自身的制造难度系数和制作成本都会升高,现阶段看来,设备越大,打印的细节就反倒越差。
2.3D打印模块化,把每一个配件提早打印好,终一块儿当场拼装,益处是解决了房子尺寸的限制,缺陷是当场的拼装作业又涉及到会返回劳动密集型,提高了成本。
3.技术还不完善,噱头感强,3D打印更擅于打印单个小体积建筑,而现如今的建筑都往高楼大厦化发展,3D打印高楼大厦现如今而言技术上没法做到,郭台铭当初以3D打印制造的手机举例,指出3D打印的零件中看不中用,因为这种产品上无法再加电子元器件,没法为电子产品量产,“即便生产出来的产品,太难,并且一摔就碎。
3D打印爱好者们常常会在使用FDM打印机时遇到一些问题,今天咱们就来盘点盘点、分析原因和提供解决办法。
01 模型拉丝
当喷头空走时,中间路径是不需要挤出耗材的。但是由于空走前的耗材仍未凝固,因此会导致拉出丝线。尤其在一些空走较多的模型,会出现拉丝的情况。
在切片时,有“回抽设置”功能,即当喷头空走前,会把材料回抽,空走将结束时再重新挤出,恢复正常送料。这过程中回抽的耗材量即设置功能中的回抽量。当出现拉丝时,要根据自己机器拉丝情况、打印模型空走情况、喷头温度及冷却风扇风量设置合适的回抽量。
02 模型垂丝/坠落
在大角度的打印中,如果没有支撑,那么悬垂突出的底面在打印时因为重力影响,耗材没法及时冷却就会下垂甚至于坠落。
悬垂突出角度较大时,可以在建模中设计相应支撑。也可以通过切片添加支撑可以解决垂丝的问题,相较而言建模中可以设计更加有力的、接触少的支持。或者调整模型方向,使悬垂突出部分与平台角度夹角大于60度则不需要支撑也可完成打印。
03 模型开裂断层
此类现象主要是由于层与层之间结合不牢固导致的,造成的原因有这几种:①层高设置太高,材料的粘合是需要进行挤压的,假如层高过高就会导致未挤压或者挤压量不足,粘合不紧。②加热温度不足,耗材过早冷却,PLA和ABS等耗材都是在液态时才具有粘黏性,当温度不足或者冷却过快,喷头挤出的耗材表面就会凝固导致无法粘合。
对于以上问题便可以针对性地①减少层高,推荐设置至少为喷头直径的一半以下;②适当提高喷头温度。我们在往期中有提及受力方向和打印方向的关系,这也是这个问题下面需要注意的。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