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储粮害虫种类多、分布广。根据2004~2005年第6次储粮昆虫调查,我国储粮昆虫有270种,其中害虫226种,为害严重且分布广泛的主要有印度谷螟 (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 麦蛾 (Sitotrogacere-alella Oliver)、米蛾 (Corcyracephalonica Stain-ton)等鳞翅目害虫,
我国大约有80余种害鼠,其中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黄毛鼠(Rattus Lossea Swinhoe)和小家鼠(Mus musculus Linnaeus)是储粮中常见的害鼠,其它种类的鼠类对储粮危害较少。害鼠盗吃粮食,在粮食中排泄废物,影响粮食卫生品质。此外,害鼠还传播鼠疫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有害生物生活习性及满足有机产品标准的控制方法
粮食仓储过程中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针对储粮有害生物的生活习性,对未受有害生物侵染的粮食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防止有害生物侵入粮食进行繁殖和危害。储粮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条件,设计粮食仓储方式要充分利用和改变这3种因素,营造有害生物不宜生存的环境,或是直接促使其,从而达到抑制有害生物、保护储粮的目的。对于有机粮食的仓储,还要同时考虑储藏方式和防范措施的有机符合性。
储藏期监管
按照 “秋冬通风,降低基础粮温;春季隔热,延缓粮温升高;夏季排积热,适时补充冷源”的储藏技术路线,做好储粮综合控温保水管理工作,将平均粮温控制在15℃或20℃以下,局部粮温控制在20℃或25℃以下,实施低 (准低)温储藏,抑制虫霉发育繁殖,减少粮食水分损失。
在粮食入库10d左右平衡整仓粮食温湿度,减小因粮堆水分分布不均等造成的储粮危害。在通风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库区,结合库区智能通风系统运用,提高通风效率,避免无效、有害通风,降低通风成本。
水分是粮食中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它不仅影响粮食的籽粒的生理变化,而且影响粮食的加工、储藏及粮食食品的制作。水分过高,粮食不易保管,容易发热霉变,会使粮食品质发生变化,适量的水分可保证粮食加工及食品制作的顺利进行及产品品质。正常情况下,粮食有水分应在13~14%。入库的粮食要严格按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的水分含量执行,不许超过标准要求值。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