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激光测距仪测量原理以及方法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对于1064纳米的激光测距仪,由于它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所以我们就称之为“不安全”的。若激光是连续发射的,测程可达40公里左右;若激光是脉冲发射的,一般精度较低,但用于远距离量,可以达到很好的相对精度。
相位法测距仪是将激光的相位进行调制,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激光的相位差来获得距离的测距仪。目前,市场上的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的采用的激光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作波长为905纳米和1540纳米的半导体激光,工作波长为1064纳米的YAG激光。由于需要对反射回来的激光相位进行检相,所以要求接收信号需要具有较强的强度,考虑到人眼的安全性,所以不能采用脉冲式激光测距仪一样的望远系统,且量程较小,测距的典型量程是0.5mm到150米,一般相位法激光测距仪采用635纳米的(视觉为红色)激光作为调试对象,又被俗称红外测距仪,但其实激光的定义并不是以颜色来定义,而采用635纳米的激光测距仪如果对人眼直接照射,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请读者正确使用和防护。
测距仪的分类
激光测距仪分为三类,一类是手持激光测距仪,这类测距仪测量距离比较短,一般为20--250米,测量精度高,一般为1-2毫米,用途非常广泛。
一类手持激光测距仪主要用于高精度的室内设计丈量,测量精度高,在1mm左右,测量距离一般从40-250米。这是目前使用范围***的激光测距仪。
望远镜激光测距仪,这类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远,一般为500-2000米,精度相对较低,一般精度在0.5-1米,主要应用范围为野外长距离测量,如电力,环保,森林,动植物保护,野外考察等。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