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可按暴露情景和处置地点分类。 可以按“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对修复技术分类。对污染源进行处理的技术有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生物通风、自然降解、生物堆、化学氧化、土壤淋洗、电动分离、气提技术、热处理、挖掘等;4、尾气处理:收集热脱附过程产生的气体,通过尾气处理系统对气体进行处理,检测达标后排放。对暴露途径进行阻断的方法有稳定/固化、帽封、垂直/水平阻控系统等;降低受体风险的制度控制措施有增加室内通风强度、引入清洁空气、减少室内外扬尘、减少人体与粉尘的接触、对裸土进行覆盖、减少人体与土壤的接触、改变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类型、设立物障、减少污染食品的摄入、工作人员及其他受体转移等。 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异位修复技术可分为挖掘和异位处理处置技术。
根据不同客户需求,选用的设备技术也不同,目前原位热脱附技术按照不同的加热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电阻热脱附、热传导热脱附、蒸汽热脱附、高频热脱附以及热水和热空气热脱附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优势就是可以省去土壤的挖掘和运输,这样可以减少大部分的费用。然而,原位热脱附需要的时间比异位热处理要长很多,而且由于土壤的多样性以及蓄水层的特性,很难用一种加热方式用于土壤原位热脱附处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选择。在修复技术方案选择上,应根据场地不同介质、不同污染物种类、不同深度等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和处置。
土壤修复技术之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利用水泥回转窑内的高温、气体长时间停留、热容量大、热稳定性好、碱性环境、无废渣排放等特点,在生产水泥熟料的同时,焚烧固化处理污染土壤。有机物污染土壤从窑尾烟气室进入水泥回转窑,窑内气相温度可达1800℃,物料温度约为1450℃,在水泥窑的高温条件下,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化合物,高温气流与高细度、高浓度、高吸附性、高均匀性分布的碱性物料(CaO、CaCO3 等)充分接触,有效地抑制酸性物质的排放,使得硫和氯等转化成无机盐类固定下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从生料配料系统进入水泥窑,使重金属固定在水泥熟料中。热脱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燃烧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的土壤修复。
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可分为两个过程:热解吸过程和抽提过程。其整个工艺过程描述如下:在燃烧器中通入或,同时通过抽风机产生的负压吸入清洁空气,二者在燃烧器内混合后点火燃烧,产生高温气体,将高温气体注入加热井中,并使其在井内往返流动,高温气体间接加热土壤,通过传导方式加热目标修复区域,使得土壤温度升高到目标温度,在加热过程中,土壤中的污染物从土壤中解出来,形成含污染物的蒸汽,此时用双抽提将含有污染物的地下水和蒸汽提取至地表,然后进入后续的尾气治理设备,并对分离出来的水和气做好进一步处理,达标排放。另外,加入一些有机络合剂来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也可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