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入景区和区内交通线路的绿化,必须站在景观和生态的双重角度考虑。从城里一路行来,则是一路清新、一路风景。车行山道或船行溪河,极目远眺,可资借用之景不在少数。乘坐移动的交通工具,上坡下坡、转弯抹角,可谓变幻无穷,一步一景。
生态休闲景区道路两旁的绿化树种植,***能套用一般公路的模式,为了绿化而绿化,为了成林荫道而在两侧紧密植树--这种狭长的“胡同”并非佳景享受,应该适当地留出空档,使游客在车内可流观远山近景。此外,应该有意识地间隔,区段式种植不同树种,或者根据其季节,或者根据其海拔,或者根据其树形,或者根据其颜色,错落而有致,区别而协调,丰满而富有色彩旋律,配合大地艺术的造景,使景观变化而具备视觉冲击。
对游客集散地或宾馆、社区旁的小块绿化,应当讲究用本地植物及木石构件来打造。可以有目的地从本地别处移来;或收集本地的草种花苗进行集中种植,形成一片、一带、一环、一群的***景观;有的还应是唯美的且在他处他时看不到的景观。
农业观光园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的边缘区或近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其原因:一是此地域是城乡过渡地带,有较好的通达性,具有充足的旅游客源;二是此地域具有区位优势,电讯、报刊、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配套条件较好;三是此区域便于利用大城市的科技优势,农业现代化特征明显。这些地区往往***开发旅游观光农业的经营项目。
农业观光园是特殊的农业生产基地,具有农业生产的基本功能;有远景设计研究院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谈到说:农业观光园关键点还是在起功能复合性。拥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纯朴的乡土风情,具有休闲观光的主题功能;引进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并运用到生产上进行充分展示,以增强园区的新颖性,具有科技***的功能;提供实践、学习农业知识的乐园,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部分观光园开辟出一片供游人参与农作活动的“农耕乐园”,让游人参与赶牛犁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酸劳累,或增设采摘、收获、加工、品尝的参与项目,让游人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具有体验参与功能。
为吸引游客,农业观光园提供的产品具有“***性”,即“新、奇、异、趣”。另外,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和农艺技术,赋予植物生长状态的奇特感,通过无土栽培及环境调控,培育出使一株番茄结1.5 万个果实的“番茄树”,通过种间嫁接使一株番茄结出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果实,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在生产景观布置过程中,采用无土栽培方法,来实现植物景观多变,让植物能“动起来”或随时“搬家”;把各种***的编码基因导入番茄、黄瓜之类的果蔬中,使其成为好看、可口的***果,这些都可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1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2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3 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