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包含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如特定的动物、植物、群落以及整个生态环境;对项目地块的规划面积、交通区位、地形地貌、自然及人文资源、土壤水文、季风气候、土地性质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做好基础调查。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其***是“生态”。对生态旅游开发机构来说,盈利与其说是一种目的,不如说是更好实现生态对象保护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手段;对游客来说,生态旅游的科普性、教育性要高于对舒适度和风光的要求;对当地居民来说,生态旅游带来的文化层次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能够更多地调动其自发地、更科学地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而相对而言,生态休闲更多是在生态环境下、生态背景中的休闲活动,虽然兼顾生态空间的发展,但其***在于“休闲”而非生态上。对于生态休闲开发机构来说,生态更像是一种手段,而盈利才是其根本目的;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对于游客来说,生态休闲追求是一种自由、舒适、天人合一的意境和生活方式,其文化性和品位性的要求较为强烈;生态休闲项目对当地居民在文化上和经济上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不完全立足于生态保护。
我国观光农业旅游的优势
1 我国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我国气候从南方热带到北方温带,地形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类型齐全,江河众多,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近千座城市,从而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郊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从南方的热带的珍树奇木,果甜花香到北方的林海雪原;从东部沿海的休闲度假村到***的草原风情、沙漠景观,这些具有鲜明特征的资源与景观,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而且更为开发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及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条件。
2 观念更新,生命力强。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前景广阔。一方面我们依靠几千年来所创立的农业文明与现代技术用于农业,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育了世界22%的人口,从而为我们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实践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双休日及节假日的加长,使旅游者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他们已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遗迹和人类文化遗迹的旅游,而是开始向往着大多傍依在各城郊周围具有休闲娱乐参与性的观光农业旅游;再者,观光农业园区给旅游者创造了观光的条件,它的经济效益并不像其他旅游景观一样完全依赖旅游收入,主要还是依赖于以高科技为主的各类******农业。从门区、标识排、葡萄长廊、酒瓶组合雕塑、酒桶制作的小品、酒瓶造型的路灯,处处都要拥有能够体现到红酒文化的景观节点。因此,观光农业旅游的生命力强,发展潜力大。
3 依托都市,持续发展。目前,国内观光农业及农业科技***园区多位于城市近郊,这是因为城市经济实力***,农业科研院所以及院校众多,科技力量强,为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技实力。此外,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水平较高,有较稳定的客源消费市场,从而加速了对观光农业旅游的人群与物流运转。这里所阐释的景观主要是农业景观,并非通常理解的民俗和传统的农耕文化景观。另外,区内除自然农业景观外,还可通过人造农业景观吸引物与当地有较好基础的农业经济和技艺观光相结合,开发新的农业“三高”园区,走出一条新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一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比如在生态花卉基地,游客完全可以采摘、购买或制作鲜花以及鲜花制品,而在生态旅游中,这种行为是严格禁止的。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发达。在广东,果园观光旅游***早出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广东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
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的近郊,还出现了引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种,成了农业科普旅游基地。对***的景观、敏感性强的景观、脆弱的景观景物,必须加强原生原态的保护,如古树、古崖、古井、奇石、奇景旁,任何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规避,或者绕道或者架空或者地设通过。如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苏州的大地园、无锡的大浮观光农业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
郊游项目,让游客感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选择荒僻险峻之境,组织开展探险活动,让游客亲历“曲径通幽处…山光悦鸟性”的妙处。
在尽情享受大自然野趣的同时,实现游客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在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中,休闲农业的品味无形之中得到了升华与提高。
3、追根溯源,传承建筑文化
建筑物可以直接表现地方文化的外在特征,比如乡村民居常见的堂屋、天井结构,就体现了家庭和家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家庭文化的典型代表。景观持续时间的长短受植物的占有能力影响,要求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休闲农业项目的建筑应该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乡村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古井、古道、古庙等,通过修补和恢复仿古建筑,来体现当地农村建筑文化艺术,组织开展观光、怀古等休闲旅游活动,为游人观赏、摄影等提供理想的场所,从而增添人气、抢得商机,取得巨大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
4、点石成金,开发物产文化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融入民俗文化,变成了蕴含文化要素的商品,就会产生***现象。基于此,我们可以整理出一批民俗文化渗透进相关产品,提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民间服饰、工艺美术品等供游客选择。景观设计主题鲜明农业园区、国家农业公园的景观在设计时应具备系统化和主题化的特征,因为农业的主题化,是实现园区差异化的主要抓手。注入了文化要素的产品具有投入少、经济效益明显,竞争力强等特点。比如湖南永州的“东安鸡”就蕴含了许多历史传说,这样有故事的“鸡”自然会比没故事的“鸡”更受顾客欢迎。
另外,还要善于做长产业链,以求利润增长。这样才能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农民增收。
5、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
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乡村节庆等都是乡村历史的沉淀,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楹联、曲艺、杂技等,都是开发民俗产品的良好基础。
在适当创新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一些能尽可能体现当地民风民俗的活动,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礼仪、竞技、游艺等服务内容,把民俗民风融入田园风情,注重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从而大大提高休闲农业的亲和力,休闲农业才不至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而更偏重于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为游人提供清新自然的民俗风尚,让游客领略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民间文化的***魅力。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6、寻根问祖,荡涤祭祀文化
祭祀文化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千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从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祷告家道平安、人丁兴旺,从寻根祭祖到对山石江河等自然环境的神秘崇拜,从家祭庙祭到各种禁忌传统,无不是在一种肃穆的气氛中,追思先民。国家农业公园就是为了那些久在城市樊笼,但心向自然、乡土的人士而准备,它既可以缓解离开土壤在钢筋混凝土中打拼的新型城市人的乡愁,也可以满足世代居于城市中的人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现代人们更需要精神寄托,因此,休闲农业在祭祀文化方面应大有可为。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传承祭祀文化,是通过继承传统文化,陶冶人文情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充满人文精神的祭祀,而不是搞***崇拜、封建***。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