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是否能代替烧纸,这要从鲜花与烧纸本身的象征意义说起
鲜花是否能代替烧纸,这要从鲜花与烧纸本身的象征意义说起。
烧纸是中国传统的祭祀品,至于从何时开始无从考证,但不会早于东汉。
古代人的祭祀起初是用真实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后来大概觉得太浪费了,就改用代用品,用陶土制成各种俑来祭祀。但无论是实物还是陶俑,贫苦人还是用不起,只能用献花、插柳等方式来寄托哀思。
东汉人蔡伦发明了纸以后,用纸做成了各种象征物品,因其价格低廉,于是“纸钱”、“纸活”在百姓中流行开来。但富人家为了显示富有,仍然采用陶器,因而有了“富人用陶,穷人用纸”的说法。可见鲜花也是中国古代的丧葬用品。
民间祭祀中,“烧纸祭鬼,鲜花祭仙”的思想还没有普及到民间
在西方,古希腊人认为,如果人在后身上带有鲜花,可以不必经过二次审判,而直接进入天堂。以此为依据,贵-死后,必带上鲜花,而那些为贵-而战死的奴隶,对他们更高的奖赏,就是允许他们死后带上鲜花。而用鲜花祭祀,也被认为是对死者美好的祝愿,因为鲜花只有生活在天堂里的死者才能享受得到。 十九世纪,随着西方的也将这一丧葬传统传到了中国,并慢慢在中国流行开来,向死者送花圈成了现代中国的殡葬习俗之一。 但在祭祀中,“烧纸祭鬼,鲜花祭仙”的思想还没有普及到民间,用鲜花祭祀,目前还只限于祭奠民族英烈,民间仍然还在使用烧纸的方式祭祀。 烧纸只用于尚在的先辈,而不适用已到天堂的列祖列宗。现在民间祭祀中烧纸的“烧法”一般是在地上画一个不封口的大圆圈,先在圈外烧几张纸钱,意为“打发”,然后再在圈内烧纸。这表明了自家的先辈仍是与“鬼”在一起的,与人们意愿的上“天堂”是矛盾的。 用献鲜花代替烧纸,不仅是破除愚昧的需要,更是人人平等、社会和谐的体现。
盆儿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盆儿没摔
现在还有很多地方都会有这个摔盆的仪式,盆又叫“吉祥盆”、“阴阳盆”“老盆”等,尺寸大概是直径4寸左右,深1寸有余,盆底有圆孔,瓦质。 盆儿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在我国的殡葬文化史册里面对于摔盆的知识讲解如下,供参考。 1、精神的体现 其实摔盆子是一个精神的,如果说是,这没有影响到科学发展,如果说的进步这顶多就是农村一个习俗,其实主要意思就是过去的过去,后人继承未来,所以以死者子孙摔盆子为重,很多时候在农村还有个讲究是比较重男轻女,儿是不能摔的,否则不吉利,盆子摔碎是代表碎碎平安其实是也是精神的理解。 2、古代表示自己的哀悼之情 在中国的古代对于亲人的过世是十分重视的,在丧葬的礼仪当中,有亲人会做出毁的行业,这种所谓的毁就是一种自我伤害的过程,或者可以理解为自我,为了表示自己失去亲人的痛苦甚至自己,因此对于家里的财产来说,也可以进行毁坏,因此家中被视为很重要的财产陶器打碎,以表示自己的哀悼,这种风俗不仅仅在我们的***出现,在古代的澳洲部落也有这种现象发生。 3、关于摔盆的传说 摔盆和传说据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汤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丧家儿要准备有眼儿瓦盆,有眼儿的瓦盆可将汤漏掉,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盆儿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盆儿没摔碎忌摔二次。 4、诸葛亮和摔盆的关系 相传旧时代,一些客居北京的承德人,有的摔大花盆、花绿盆,有的摔治丧期间用来烧纸的大沙锅,也有的摔一块瓦,其意义各有说法。出殡摔大泥盆,盆下钻有7个孔。为什么要钻7个孔呢? 据说是诸葛亮留下的。诸葛亮至柴桑口吊祭周瑜,东吴在灵前地下埋了,其引芯就在丧盆底下,所以盆底特意钻了孔。等孔明一烧纸,引着,必定炸死孔明。而孔明能掐会算,赵云预先带一块新砖放在盆子下面,假说是视周瑜财帛高升于是破了东吴的之计。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