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旺铺
半导体制冷器原理服务放心可靠
来源:2592作者:2020/3/5 17:57:00

半导体制冷片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于1960年左右才出现,然而其理论基础Peltiereffect可追溯到19世纪。这现象***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后真正的科学原理。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JeanPeltier,才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著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注意,这时叫致冷器,还不叫半导体致冷器)。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P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后由两片陶瓷片像夹心饼干一样夹起来,陶瓷片必须绝缘且导热良好,


制冷片怕摔怕磕,所以一定要轻拿轻放

6、冷热面的测试,可以使用一节五号干电池接通(0-***1大电压都可以使制冷片工作),然后就可以感觉得到制冷片的冷热面,如果极性接反了,冷热面也就随极性转换了,所以安装的时候不用刻意区分冷热面,倒一下线头就可以了。

7、有客人问制冷片能不能降到0度以下,用在CPU上好不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这和很多情况有关,比如制冷片的功率大小,热面的温度(散热效果)冷面的负载大小(空载的话零下20度都没问题)等等。




用导体连接两块不同的金属,接通直流电,则一个接点处温度降低,另一个接点处温度升高。若将电源反接,则接点处的温度相反变化。这一现象称为珀耳帖效应,又称热-电效应。纯金属的热-电效应很小,若用一个N型半导体和一个P型半导体代替金属,效应就大得多。接通电源后,上接点附近产生电子-空穴对,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向外界吸热,称为冷端。另一端因电子-空穴对复合,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并向环境放热,称为热端。一对半导体热电元件所产生的温差和冷量都很小,实用的半导体制冷器是由很多对热电元件经并联、串联组合而成,也称热电堆。单级热电堆可得到大约60℃的温差,即冷端温度可达-10~-20℃。增加热电堆级数即可使两端的温差加大。但级数不宜过多,一般为2~3级。




张雷兵 (业务联系人)

13962629990

商户名称:苏州冰雪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