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由H.H.Read在1933年提出的“有各种各样花岗岩”的名言,事实上,提出的花岗岩分类方案至少有20种(见Barbarin,1990、1999年的总结;以及Frost等人2001年对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所作的评论)。尤为普遍的分类方案是地球化学和/或称成因字母分类方案,例如将花岗岩分为S型、I型、M型、A型和C型等(S型为由沉积岩改造而成的花岗岩;I型为岩浆起源;M型为地幔来源;A型为无水花岗岩;C代表紫苏花岗岩);或者分为钙碱性、碱性、过碱性、过铝和铝质花岗岩等;或者根据构造背景分为“造山”花岗岩(大洋和大陆火山弧;大陆碰撞带),“后造山”花岗岩(造山期后的隆起或塌陷区),以及非“造山”花岗岩(大陆裂谷、热点、洋中脊、大洋岛)等。
20世纪40年代(Gilluly,1948)以H.H.Read为代表的“变成论”者和以N.L.Bowen为代表的“岩浆论’’者之间的争论,随着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花岗岩的岩浆起源而结束。然而,组成花岗岩体的岩浆来自何方?用Bowen的话表示:Whence the granites?(花岗岩从何而来?)对于这一问题,压倒性的认识是:花岗岩由地壳中各种不同成分的岩石部分熔融固而形成。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