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VLSI、电子零件的小型化、高集积化的进展,多层板多朝搭配高功能电路的方向前进,是故对高密度线路、高布线容量的需求日殷,也连带地对电气特性(如Crosstalk、阻抗特性的整合)的要求更趋严格。而多脚数零件、表面组装元件(SMD)的盛行,使得电路板线路图案的形状更复杂、导体线路及孔径更细小,且朝高多层板(10~15层)的开发蔚为风气。或在调整浓度后直接进入成型机作湿法成型,制成一定规格并有初步密实度的湿板坯。1980年代后半,为符合小型、轻量化需求的高密度布线、小孔走势,0.4~0.6 mm厚的薄形多层板则逐渐普及。以冲孔加工方式完成零件导孔及外形。此外,部份少量多样生产的产品,则采用感光阻剂形成图样的照相法。
寻求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胶粘剂是发展刨花板生产重要因素,因此林产资源和造纸制浆废液的有效利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单宁甲醛胶及亚硫酸盐纸浆废液胶用作胶粘剂已取得成功,水泥、石膏等制成的无机胶粘剂也已得到应用;而更具吸引力的是无胶粘合新技术,它的出现将使刨花板工业发生根本性变革。6mm,表面处理:沉金,线宽/线距:4mils/4mils,特点:盲孔、半导通孔。至于刨花板本身,由于定向型结构在力学性能方面显著优于随机型结构,可以用来代替胶合板甚至部分锯制板材,故大有发展前途。刨花板表面装饰加工也将出现更多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并有可能通过多品种多功能饰面材料预制的***化,形成一个独立的新兴工业门类。
我国纤维板生产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起飞于9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纤维板产量大幅度增长,2005年首1次突破2,000万m3到2011年的4,954万立方米。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1年河南省纤维板的产量达698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44.87%,占***总产量的14.09%。阻热玻璃纤维本身导热性不佳,玻纤板的成品阻热性能效果极为明显。紧随其后的是广西、江苏和山东,分别占总产量的12.84%、9.76%和8.56%。2012年1-7月我国纤维板的生产量达到了29805100.39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11.3%。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