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隔离器的使用场合
电流信号隔离器基本都用在电厂、电力设备、钢铁冶炼、冶金自动化、矿山开采等行业,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那么,这就需要用到电流信号隔离器,对当信号隔离器的输入端输入的电流超过其可承受的额定电流时,会造成隔离器的温度升高、隔离器隔离性能及其他性能下降,甚至会导致电流信号隔离器的烧毁。
在PLC和DCS系统的调试阶段的错误接线以及系统异常或故障时出现的输入断电流增大均可能对隔离器的寿命和可靠性造成致命破坏。当然,目前市面上信号隔离器厂家几乎都有过流保护功能,在产品的输入端均加有限流功能模块(过流保护技术的应用),将电流信号隔离器输入端的电流限制在27mA以内,从而在错误接线以及系统故障的时候有效的保护隔离器以及PLC的安全。
模拟量传感器输出类型,一般是电流信号或是电压信号两种,电流信号抗干扰效果和远距离传输更好,电压信号的传输电路在抗电场耦合干扰时就不如电流信号。
电流型信号相当于一个非常大的电压源串联了一个非常大的内阻。这样,当负载阻抗远远小于它的内阻时,电流就总是等于它的“短路电流”。电流型信号主要优点是:传输线上的电阻和接线处的接触电阻只要不太大,只要和负载电阻之和仍然远远小于信号源内阻,就可以认为不影响收到的电流大小,仍然等于信号源的“短路电流”。
一般的电流型传感器只要负载和传输线上的总压降不超过某个界限,就保证电流值的误差不超过某个界限。实际应用时,接收电流信号的设备,总是希望输入阻抗做得尽量小。这样除了上述的精度问题以外,还有抗干扰的作用。
从上面分析可以知道:电流信号不怕传输线上的压降,但是怕漏电流。有了漏电流以后,收到的信号自然就不准了。可是漏电流常常是和电压有关的。而接收端做成低输入阻抗,电压自然也就很小。漏电流也就不会太大。
还有,常见的电场耦合的干扰信号,原理上很像一个信号源串联了一个电容,这个电容就是空间分布的寄生电容,容量是很小的,以电干扰信号的电流也是很小的。然而,如果我们的接收电路不是在接收电流信号,而是在接收电压信号,输入阻抗常常极大(注:接收电压信号,输入阻抗之所以要很大,是为了减少传输线上电阻影响),于是干扰信号串联了分布电容后,加到这个输入端,有可能分压并不小。所以电压信号的传输电路在抗电场耦合干扰时就不如电流信号。
为什么标准信号是4-20mA?
前几天在某个网站上看到了这个专题,但是不记得是哪个网站了,一直想写些东西,但不知道写些什么。今天就把前几天看到的知识复习一下。
1.采用电流信号的原因是因为电流源的内阻无穷大,信号传输时不容易被衰减。 2.20ma是考虑电流适当大一点,精度较好。 3.为什么不是从0开始?这是因为为了判断是否短线,所谓的“机械零点”。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