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工程塑料如PC和POM,因为使用不相容的载体树脂色母粒而受到不利影响。某纺机凸轮选用PC或POM基料制成,有些制品颜色外观、部件运行都没有问题,而另外有些颜色有从凸轮向外缓慢释放出来的趋势,并且经过几次运行后会发生破坏性碎裂,严重的装配后未运行就会自然碎裂。这种性能上的差别并不是着色剂而是色母粒中的载体树脂,当纠正后这种过程和现象就消失了
色母粒的品体形状对成型收缩的影响色母粒结晶呈各向异性,当其结晶状态如针、棒状时,成型时长度方向容易洽树脂流动方向排列,因而产生较大的收缩;球状结品不存在方向排列问题,因而收缩小。无机色母粒一般为球状结晶,因而收缩小。
确定了载体树脂和基体树脂是相容的,关注载体树脂分子量的大小是第二原则。在塑料原料上一般用熔融指数(MFR)来表示。由于色母料在基体树脂中的添加量局限于2~5%的少量,要求在共混中色母粒先于基体树脂软化、熔融、流动才能促进二者的混合,色母粒配方设计时就会选择一种比被着色树脂有更高熔融指数(MFR)的树脂作为载体。例如,己知被着色的PC树脂的MFR为10g/min,可采用MFR为15~25 g/min的色母粒。这种思路往往容易走向绝端-弊大于利。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MFR和分子量之间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分子量决定了树脂的性能。而高熔指(MFR)的载体树脂,在zui后成型部分会使产品性能有所下降。
色母粒对塑料制品应力开裂的影响应力开裂是因制品内部应力引起制品破i裂的现象。当树脂强度比内应力小时,则制品被破坏。开裂部位多发生在厚壁、转折、缺口等应力集中处。另外色母粒粒子在树脂中分散不良,使制品表面形成微小裂纹,制品中的内应力会促使裂纹扩展,zui后导致制品开裂。解决的方法。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