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染料来源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两大类。《诗经》中有用蓝草、茜草染色的诗歌,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植物染料已在民间普遍应用。中国古代的一些农业书和工艺书上、都有关于染料和染色法的记载。先秦古籍《考工记》(作者不详)是部工艺规范和工作标准的汇编。
大部分的植物色素都很容易分解、消失,只有一些能耐久不被氧化的,才能做为染料。在古老的年代里,植物染料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从衣服、食品到工具、艺品,甚至是人的装置上,都少不了植物染料的参与。动物染料动物染料有虫(紫)胶、胭脂红虫等。矿物染料矿物染料是各种无机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主要有棕红色、淡绿色、黄色、白色,经过粉碎混拼后可得20多个色谱。
③快胺素稳定的重氮氨基化合物和色酚的混合物。如红色基KB的重氮盐加到2-氨基-4-磺酸苯甲酸稳定剂溶液中,经盐析干燥,即可制成稳定的重氮氨基化合物与色酚AS-D配成快胺素G(C.I.冰染红6)。在应用时和快色素一样,也需用汽蒸和酸处理显色。快胺素比快色素稳定,有时选用更适宜的稳定剂,形成重氮氨基化合物和色酚配成中性素,印花时只需用中性汽蒸即可显色,使用较为方便 [1] 。
草木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草木染技术还拥有着的和能力,很多设计师都在保健内衣和婴儿产品的开发上使用草木染技术,其产品主要包括袜子、毛巾、内衣等。产品的染料一般都使用丹参、栀子、板蓝根和红藤等天然染料,也经常会使用酸、芙蓉和皂苷等天然添加剂进行整体的染整,这种技术的高安全性、高附加值以及高功能性的天然纺织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正在逐渐普及。通过科技手段亲自培育染料原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植物和树木色牢度差的缺点,不仅提高了其和防螨的功能,而且还有的药用功能。在服装方面,其技术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