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的品酒师:
首先,要有完备的葡萄酒知识。纯粹靠感觉,你可以有喜欢不喜欢,但你喝不出好坏,因为葡萄酒的好和坏都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就像雪莉酒,很多人不喜欢,但你不能说它不好。
第二,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因为经验对于一个品酒师非常重要,没有记忆力,喝过的酒全忘了,那肯定不行。而对比品尝能帮助你积累经验,加深记忆。当你将对葡萄酒的所有经验搭建起来后,你随便尝一款酒,就很容易把它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去。
第三,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能说这酒我喜欢就好,那款酒不合口味就不好。或者我就喜欢某一地区、某一类型的酒,其他的根本不尝。
第四,有很丰富的经验。
第五,有一个公正的态度,不受外界因素、个人利益等的影响。,要有敏锐的感官和快速的反应。
回到正题,对于中国古代葡萄酒,我的一本启蒙书籍叫做《葡萄美酒夜光杯》作者是应一民先生。这位先生是怀来德尚庄园的老板,是我本科酿酒实习的地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百度一下,这位先生的人生经历,远比这本书有意思)。这本书还是非常有性的,简述了中国古代的整个葡萄酒发展史,并从各种古籍,从《本草纲目》到《西厢记》,中找出了描述与葡萄酒有关的章节,但更像是"人工百度"的结果罗列,少有较为深入的分析。但是目前估计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书库里面还堆着半个书库,市面上是没有了……看完这本书就有一个感觉,中国从没有一个完整的葡萄酒的发展历程,都是断裂的片段,而且葡萄酒产业的兴盛与当时朝代、社会的繁荣和强大有直接的关系。我在这里大致的梳理一下。

接下来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就是唐朝了,"贞观之治"是汉民族永远的一个情节,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关于这个历强大、开放时代的故事。而在中国的古代历可能这也是葡萄酒发展好的时期,只有在盛唐葡萄酒才不只是王公的饮品,才能成为老百姓也能消费的饮料。但可惜的是葡萄栽培和酿酒这种技术在当时是不入流的,尽管唐朝留下了那么多壮丽的诗篇,却没有记录下关于当时酿酒的技术性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