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链来看,目前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如何平衡粮食、油料、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从供应链来看,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平衡不同用地、不同产业、不同作物的国土空间布局?如果生产满足不了需求,怎么办?可以依托进口来填补口粮以外的其它农产品缺口。这就涉及到供给链的安全问题。中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需要进行更加长远、安全的贸易布局。
抢农时、防病虫、抗旱涝,闯过一道道难关,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供稳价基础牢固。
粮食丰收,颗粒归仓,哪些力量在背后保驾护航?田间如何连通车间?种粮农民收益如何保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黑龙江、安徽、江苏等粮食主产区的各类经营主体,看产后服务,看收储购销,看加工链条,从一粒粮食的“产业链之旅”,近距离观察粮食生产的“后半程”。
1964—1974年间根据战备的要求,粮库的建设应以“隐蔽、分散、靠山、机动”为建设方针,在一些山区、偏僻地域建设了一批粮仓,后来由于粮源、交通等各种原因,装粮很少。同时在也建造了一些小型的砖木结构房式仓和“土圆仓”。在河南、陕西、山西、内蒙等黄土高原区,修建了一批地下喇叭仓、窑洞仓,这些地下仓因地制宜,造价低,储粮安全稳定,形成了我国储粮仓型的一大特色。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