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工艺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等组成。据有关资料介绍,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t。若按此测算,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t。
为什么要对污泥进行处理
1.污泥含水率高,未脱水的污泥含水率大于90%,初步脱水的污泥含水率高达80%,会造成在运输过程中流失污染环境。
2.细菌滋生。不仅会造成了视觉的污染,而且为其他的有害生物滋生提供了场所。
3.大气污染。污泥堆放在露天会散发出臭气和异味,日晒风刮,污染物颗粒会给大气造成污染。
4.污染水体。经水浸泡的污染物伴随污水流入河道,会污染到地表水,进入地下水。
5.含有重金属。如不加以控制,则可能污染土地,然后会随着食物链送到餐桌上。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土壤中污染物的电迁移、电渗析、电泳和酸性迁移等电动力学过程。电动力学修复技术通常有几种应用方法;原位修复,直接将电极插入受污染土壤,污染修复过程对现场的影响;序批修复,污染土壤被输送至修复设备分批处理;电动栅修复,在受污染土壤中依次排列一系列电极用于去除地下水中的离子态污染物。与挖掘、上壤冲洗等异位技术相比电动力学技术对现有景观、建筑和结构等的影响,不会破坏土壤本身的结构,而且该过程不受土壤低渗透性的影响,并对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都有效。挖掘是指通过机械、人工等手段,使土壤离开原位置的过程。一般包括挖掘过程和挖掘土壤后的处理、处置和再利用过程。在场地修复的各个阶段和多种修复技术实施过程中都可采用挖掘填埋技术。但必须注意的是污染土壤异地转以后的扩散和二次污染的问题。
5、基于设备化的快速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
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修复设备和监测设备的支撑,设备化的修复技术是土壤修复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基础。植物修复后的植物资源化利用、微生物修复的菌剂制备、有机污染土壤的热脱附或蒸气浸提、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洗或固化一稳定化、修复过程及修复后环境监测等等都需要设备。尤其是对城市工业遗留的污染场地,因其特殊位置和土地再开发利用的要求,需要快速、的物化修复技术与设备。开发与应用基于设备化的场地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复技术是一种发展趋势。一些新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与技术在土壤环境修复领域的渗透与应用将会加快修复设备化的发展,例如,冷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可能是
一种有前景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未发表资料),将带动新的修复设备研制。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