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铸生产中,为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使压铸件顺利脱模,保证压铸件表面光洁,轮廓完整清淅,需使用脱模剂。
1、在高温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2、对模具起降温作用,调节模具温度以达到相对稳定,利于提高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
3、避免金属液对模具的直接冲击,改善了模具的工作条件;
4、预防粘模。
5、减少铸件与模具成形部分的摩擦和磨损,延长模具寿命,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
塑料填加剂表面脱除剂的选择要点
在模压中,有时其他塑料填加剂如增塑剂等会渗出到界面上,这时就需要一个表面脱除剂来除掉它。
综上所述,脱模剂的选择要点是:
①脱模性优良,对于喷雾脱模剂表面张力应在17~23 N/m之间。
②具有耐热性,受热不发生炭化分解。
③化学性能稳定,不与成型产品发生化学反应。
④不影响塑料的二次加工性能。
⑤不腐蚀模具,不污染制品,气味和毒性小。
⑥外观光滑美观.
⑦易涂布,生产.
压铸过程中之所以使用脱膜剂,是因为压铸生产
压铸过程中之所以使用脱膜剂,是因为压铸生产本身是一个动态热力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型腔表面受到液态金属高压、高速、高温的冲刷。喷涂料后就可以在型腔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与液态金属隔离,有助于铸件质量的保证、压铸模寿命的延长、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压铸脱模剂是不可避免的。
在后道工序中虽然会有表面处理像抛丸、喷丸、喷砂等工艺,某种程度上会去除铸件表面大概0.02mm左右厚度的氧化皮,但不可避免的是某些区域依然会存留的的脱模剂而导致黄斑的产生。为此用产生黄斑的同一批次的样品重新测试,得出结论:
①外观表面完全没有黄点;② 由此表明压铸脱模剂也不是产生黄斑的根本原因;③ 阳极氧化工艺流程。表2为改进前的阳极氧化工艺流程,按照此工艺发现几乎每次的测试都无法避免黄点,通过工艺的改进,如表3所示,阳极氧化后的结果有了质的改变,外观和膜厚均符合规范要求。
从脱模性能上考虑,理想的脱模剂应具备下述特征
从脱模性能上考虑,理想的脱模剂应具备下述特征:
1.脱模性,形成均匀薄膜且形状复杂的成型物,尺寸无误;2.脱模持续性好;3.成型物表面光滑,不因涂刷脱模剂招致灰尘的粘着;4.化学性能稳定,不与成型产品发生化学反应;5.二次加工性能***,当脱模剂转移到成型物时,对电镀、印刷、涂饰、粘合等加工物均无不良影响;6.不腐蚀模具,不污染制件,气味和毒性小。
目前,使用较多的外脱模剂有三大类:无机脱模剂(云母、泥士、氟、滑石粉等系列)、有机脱模剂(天然蜡、脂肪酸、脂肪酸皂、合成蜡等系列)、高分子脱模剂(有机硅、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系列)。在聚氨酯脱模剂中主要使用后两类。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