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防爆的基本原理
1、的概念
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2、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 )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等;液体:酒精,;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气:空气。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3、为什么要防爆
物质 :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 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性物质。氧气 :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点燃源 :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 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条件。当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源,将会发生。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什么是分布式I/O设备
组建系统时,通常需要将过程的输入和输出集中集成到该自动化系统中。
如果输入和输出远离可编程控制器,将需要铺设很长的电缆,从而不易实现,并且可能因为电磁干扰而使得可靠性降低。
分布式 I/O 设备便是这类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
控制 CPU 位于中央位置
I/O 设备(输入和输出)在本地分布式运行。
功能强大的 PROFIBUS DP和PROFINET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可以确保控制 CPU 和 I/O 设备稳定顺畅地进行通讯。
德国BOSCH推出CAN协议
较早由德国BOSCH公司推出,它广泛用于离散控制领域,其总线规范已被ISO组织制定为,得到了Intel、Motorola、NEC等公司的支持。CAN协议分为二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AN的信号传输采用短帧结构,传输时间短,具有自动关闭功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CAN支持多主工作方式,并采用了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通过设置优先级来避免冲突,通讯距离较远可达10KM/5Kbps/s,通讯速率较高可达40M/1Mbp/s,网络节点数实际可达110个。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开发了符合CAN协议的通信芯片。
监测、报警、存储策略,适合大多数的监测要求
监测、报警、存储策略
提供多样的监测、报警和存储策略,适合大多数的监测要求。
信号监测方式包括:24小时连续、每日定时钟、等间隔时间、信号超限触发等;
所有测点的报警可分别设置,采用三级报式的四个级别,包括绿色(安全)、黄色(预警)、橙色(警告)和红色(危险)四种状态。
监测系统可按时间间隔存储监测信号的某些指标量,对于动态信号,可包含至大值、至小值、峰峰值、平均值、有效值和均方差等。?
动态信号还可以保存原始波形数据,以便对被监测设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诊断。而原始数据的存储方式也有多种,包含:24小时连续、定时钟、定间隔、超限保存等方式的组合。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