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营养摄入,由内而外防御病毒。
增加营养摄入,由内而外防御病毒。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峻,防护服告急,口罩脱销,抵御外界病菌,需要实物防护,也需要“食物”防护。增加营养摄入,由内而外防御病毒。鱼、禽、蛋和肉都属于动物性食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荤菜,它们是人类蛋白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荤菜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建议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10%-20%的荤菜量,提升蛋白摄入,为身体储备充足的原料。
荤菜也需合理选择,才能事半功倍
荤菜营养价值高,其中每类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充分利用。鱼、禽类在西方国家称为“白肉”,与畜肉相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特别是鱼类,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适合作为荤菜的食物。
猪肉的脂肪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较多,不利于心脑血管疾病、超重、肥胖等的预防,因此应该降低肥肉、五花肉的摄入比例。瘦肉中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因此提倡吃瘦肉。
父母以身作则带头吃多样化食品,对改变孩子的饮食行为有重要意义。
有些父母自己就不爱吃荤菜,而且经常发表一些不爱吃荤的理由,或者在餐桌上无意识地批评荤菜,常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菜肴的取舍。动物性食品可以提供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孩子的健康生长发育是不可少的。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给孩子带来影响。父母的带头以及对孩子的鼓励与表扬,对促使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操作上可以先提供小荤如炒三丝、炒三丁,并且不断变换荤菜品种,如鱼、肉、禽、鳝丝、虾等,烹调上注意色、香、味、形,提高孩子对这些菜肴的兴趣。
到底需要让家里的小朋友吃多少肉才是适当的呢?下面列出学龄前儿童蛋白质食物的建议摄取量,其中蛋与豆类、肉类是可以互相替换的,若小孩对肉类有偏好,可以在豆类或蛋的部分以肉来取代,(注:1个蛋=1块豆腐=1两肉),但每天摄取的食物种类愈多愈好,营养会愈均衡,所以还是要鼓励摄食多样食物,不要偏食。
营养学会按年龄段建议肉类的摄入量为:
0-6月,不必摄入;
6-12月,蛋类50克/天、肉类25~40克/天;
1-3岁,各类肉类总计100克/天;
学龄前儿童,蛋类60克/天、鱼35克/天,禽或畜肉25克/天。
团餐配送怎么选择
团餐配送怎么选择
1.喝太多奶类、鸡蛋、炸香菇
因为奶类与鸡蛋也是属于动物性的蛋白与脂肪,还是会造成身体的太多。而炸香菇要少吃,是因为香菇是高蛋白且部分氨基酸与肉类接近,高温油炸之后也容易生热痰。
2.虚寒体质却吃太多生菜
某些素食者,可能是虚寒体质,却吃很多生菜色拉、酸苦味的水果,喝太多茶叶、尤其是生的绿茶;所以手脚冰冷、容等。
3.吃太油又缺乏运动
老一辈素食者,常常认为素食要吃很油才够热量(在农业社会是对的),所以炒菜要炒很油,而吃太油又缺乏运动的情
往造成身体产生太多的痰湿;结果体质还是寒性的情况下,又有痰湿,而变成寒证且实证的体质。
4.饮食内容太单一
少数素食者,因为是自己煮饭菜,为了简便省时间,所以就固定都吃某几样食材,如此一来,长期可能某些营养过盛而缺乏。或者听人家说吃某些食材很好,就大量、长期吃某些食材,例如水果醋、某种酵素、某种水果、或某种蔬菜,就算短期身体有益,可是长期吃以后,身体的平衡容易被破坏。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