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特点及共同特点
压铸模具特点
压铸模具主要用于较高温度或高温条件下作业,使有色或黑色液态金属在模具型腔内通过高压凝固成合格制件。由于模具型腔在高温下工作,因此压铸模具的特点为:在模具使用寿命内,**保持在高温或较高温度条件下的型腔面精度和质量。因此压铸模具的材料除了应具备有塑料模具的特点外,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抗高温强度、硬度、性、、抗回火稳定性和抗冲击韧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姓。而其中模具的型芯、型腔材料又极为重要。
压铸模具的型芯、型腔材料,国内一般使用*多的是3Cr2W8V,另外还有4Cr5MoSiV1(H13)、5CrNiMo等。其共同特点是:
1)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抗回火的稳定性和热冲击韧度。
2)应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和抗热疲劳性。
3)在高温下不易氧化,能抵抗液态金属的粘附和
4)材料热膨胀系数较小。
5)材料热处理变形较小,淬透性良好。
6)可锻性能良好,切削加工性能良好。
7)修复或修改时能熔焊。
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工艺常规的总体
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工艺 常规的总体淬火已很难满足压铸模具高的表面耐磨性和基体的强韧性要求。 表面强化处理不仅能提高压铸模具表面的耐磨性及其他性能,而且能使基体保持足够的强韧性,同时防止熔融金属粘模、浸蚀,这对改善压铸模具的综合性能,节约合金元素,大幅度降低成本,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以及更好地利用新材料,都是十分有效的。 生产实践表明,表面强化处理是提高压铸模具质量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压铸模具常采用的表面强化处理工艺有:渗碳、渗氮、氮碳共渗、渗硼、渗铬和渗铝等。 1.渗碳 渗碳是目前机械工业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其工艺特点是:将中低高碳的低合金模具钢和中高碳的高合金钢模具在增碳的活性介质(渗碳剂)中,加热到900℃-930℃,使碳原子渗入模具表面层,继之以淬火并低温回火,使模具的表层和心部具有不同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渗碳又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近期又发展到可控气氛渗碳、真空渗碳和苯离子渗碳等。 2.渗氮 将氮渗入钢表面的过程称为钢的氮化。氮化能使模具零件获得比渗碳更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能、疲劳性能、红硬性和耐蚀性能。因为氮化温度较低(500-570℃),氮化后模具零件变形较小。 渗氮方法有固体渗氮、液体渗氮和气体渗氮。目前,正在广泛应用离子渗氮、真空渗氮、电解催渗渗氮和高频渗氮等新技术,缩短了渗氮时间,并可获得高质量的渗氮层。 3.氮碳共渗 氮碳共渗是在含有活性碳、氮原子的介质中同时渗入氮和碳,并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工艺(530℃-580℃)。氮碳共渗的渗层脆性小,共渗时间比渗氮时间大为缩短。压铸模经氮碳共渗后,可显著提高其热疲劳性能。
模具热处理硬度是非常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
模具热处理硬度是非常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硬度不合格是十分严重的缺陷。模具热处理后硬度不足或硬度不均将使模具耐磨性及疲劳强度等性能降低,导致模具早起失效,严重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
1.产生原因
1)模具截面大,钢材淬透性差,如大型模具选用了淬透性低的钢种。
2)模具钢原始组织中碳化物偏析严重或组织粗大,钢中存在石墨碳和碳化物偏析、聚集。
3)模具锻造工艺不正确,锻造后未进行很好的球化退火,使模具钢球化组织不良。
4)模具表面未除净退火或淬火加热时产生的脱碳层。
5)模具淬火温度过高,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过多;或淬火温度过低,加热保温时间不足,使模具钢的相变不完全。
6)模具淬火加热后冷却速度过慢,分级与等温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淬火冷却介质选择不当。
7)碱浴水分过少,或淬火冷却介质中含杂质过多,或淬火冷却介质老化。
8)模具淬火冷却后出淬火冷却介质时温度过高,冷却不足。
9)回火不充分及回火温度过高等。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