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门和IT部门的深度融合
提到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大家都不陌生,站在甲方的视角,真正落实两化融合,首先应该做的,在管理模式上要落实生产部门和IT部门的融合。
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不同,互联网企业,一个211/985计算机毕业的应届生,一般3个月到半年时间就可以在team内独立的工作,3年内,悟性不错的人,基本就可以晋升为team leader,独当一面带团队,相比互联网行业,制造业的流程和体系更为复杂,我身边认识一些985名校毕业的研究生,一些工作2年以上,也只能做些点状的事情。
一个系统或者项目上线,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步,其实真正的挑
一个系统或者项目上线,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步,其实真正的挑战和困难是运营不是上线。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的信息化项目上了很多,但反馈都是用的不好呢,这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很多软件不是为企业的业务量身定做的,项目实施过程期间,真正的用户往往参与的时间很短,一般就需求调研阶段和用户接受测试UAT(User Acceptance Test)阶段,加起来估计也不足半个月,而且好多业务关键用户在这个参与其间,又不是全职,还有很多本职的工作,所以在这个阶段,想让终使用的用户能对系统功能和体验做出很恰当判定是不可能的;项目功能测试的数据也是的,UAT测试不可能把所有的业务流程都能按照1:1实物流程运作一遍,这个时候的测试往往并不能识别很多潜在的问题;业务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很多业务本身也是在不断通过项目不断优化和完善,因此不可能基于半年前或者一年前提的需求,还能那么好的兼容;软件系统的笨重和复杂,若没有足够的运营支持和不断的培训推广,很多用户就放弃使用了。
智能工厂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
智能工厂的物流规划与生产设备设施布局规划、以及生产线的精益改进同时进行,相互协调,互为支撑,主要的内容包括:
1.园区的整体物流布局:包括园区外物流与园区内大物流,依据物流与的大数据分析,量化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的物流关系,设定园区出入口,策划园区内主次干道及流向,布局物料仓及成品仓区域,特别考虑安全要求高的附属设施布局需求。
2.车间内部的物流布局:按照物流路线短、物流强度低原则,布置生产功能区,以及相应的生产辅助功能区,特别考虑物料中心的配置,以及物料拣配中心的功能需求。
3.生产线物料配送方案:识别每一颗工序物料,以及生产断点物料(半成品)的物流特征,通过PFEP分析,配合生产线工艺改进选择物料配送模式,比如单料与多料配送、补货式与周转式配送、批次成套与单台成套配送等。
智能工厂的特点用于优化决策的数据分析
智能工厂的特点
用于优化决策的数据分析
嵌入式传感器和互联机械为制造公司产生了大量的大数据。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制造商调查历史趋势、识别模式并做出更好的决策。 智能工厂还可以使用来自组织其他部分及其扩展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生态系统的数据来创建更深入的洞察力。 通过查看来自人力资源、销售或仓储的数据,制造商可以根据销售利润和人员做出生产决策。 可以将操作的完整数字表示创建为“数字孪生”。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