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
工业4.0与制造业的挑战
中国制造业总体状况
制造业在国内占的比重: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占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在一季度,制造业GDP总体增长7.7%。
相关政策:
工业4.0:国家发布工业4.0发展规划,制造行业大量资源投入与工业4.0计划。
电信发布互联网+白皮书:为制造业的产品的选择做出了指向,搭建MES为的互联网工厂思路。
转型背景下的服务型制造
01. 交付形态的变化:
制造业不只是以【实体产品】来产生价值,而是以差异化的【无形服务】,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
02. 交易模式的变化:
制造业跳脱过去以产品本身所有权为主的交易要件,改为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功能/使用权。
03. 服务周期的变化:
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为缩短,互动关系更加密切。
智慧工厂建设的重点是智能制造生产线
智慧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由于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的明显差异,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在智慧工厂建设的重点内容有所不同。对于离散制造业而言,产品往往由多个零部件经过一系列不连续的工序装配而成,其过程包含很多变化和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离散型制造生产组织的难度和配套复杂性。企业常常按照主要的工艺流程安排生产设备的位置,以使物料的传输距离小。面向订单的离散型制造企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其工艺路线和设备的使用较灵活,因此,离散制造型企业更加重视生产的柔性,其智慧工厂建设的重点是智能制造生产线。
智慧工厂通过智能化的感知系统采集信息
智慧的工厂通过智能化的感知系统采集信息,然后通过数字化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的处理、分析,形成优的决策,然后通过智能化系统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显示技术以对事件做出佳的动作。智慧工厂是一个由企业不同园区间相互组成网络,包括智慧的创新网络、智慧的制造网络和智慧的管理网络,是建立在“云计算”(更确切的是“云制造”)基础上的,其物理基础是互联网、无线网和物联网,应该具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的特征。
数字化工厂是实现智能工厂和智慧工厂的前提条件
数字化工厂是实现智能工厂和智慧工厂的前提条件,无人工厂系统基于传感和工控技术,融合了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3D数字孪生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对现场设备的监视和控制。通过对过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运算和分析,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帮助管理者在运营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对生产制造环节进行决策和判断,实现对整个工厂的统一调度、控制,达到节约制造成本、提、提升质量等功能,并为下一步的智能化工厂打下基础。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