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施工方面的因素,水泥电线杆的生产工艺也能够直接的影响电杆的断裂,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采用劣质的原材料(混凝土、钢筋、石子、沙子等)或者是不按照规范进行配比,都可能会造成水泥杆的横向和纵向裂纹,这样会增大电杆日后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就是在电杆的离心和蒸养过程中,千万要保障离心和蒸养时间,否则脱模后的水泥电线杆达不到设计强度,一样会有安全隐患;然后一点就是在电杆装卸过程中,务必使用***的吊卸机械和人员,往往很多标准的电杆都是在装卸和运输中受到损坏。
为了保证水泥杆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接地电阻为零。我们需要用圆钢或带铁作接地引下线,将设备底座和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引到接地网上。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变电站和配电台区的设备底座及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是利用预应力水泥杆中的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存在着很大的事故隐患。因为预应力钢筋预先受到拉伸处理,钢筋内部的晶体排列发生了变化 ,使之能承受比一般钢筋较大的应力。如果兼作接地引下线,当发生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流过钢筋,导致钢筋严重发热,会使内部结构又发生变化而大大减弱钢筋的强度。因此,预应力钢筋水泥杆中的钢筋不能兼作接地引下线 ,而必须另设接地引下线。
如果在电杆组立前提前封堵,因水泥杆是平放的,砂浆塌落,砂浆上部与杆壁之间出现缝隙,水或潮气仍能进入杆腔,达不到密封效果,水泥杆仍会产生冻胀裂缝。 或许施工单位会想出更好的封堵办法,只要能达到严密封堵杆根的效果即可。 有人会提出,电杆的根部和顶部均封堵后,假定电杆无任何和微小缝隙, 杆腔内部与外界***隔绝,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杆腔内空气会膨胀或收缩,会不会使杆壁产生应力而使水泥杆出现裂纹? 从物理学我们知道,在常温下,密封在容器里的一定量气体, 当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增加(或减小)的压强等于它在0℃时压强的 1/273,换句话说,当温度从0℃升高到273℃时,密封容器里的压强将增加1倍,水泥杆壁能承受内腔的负压远远大于正压,也就是说当电杆内气体膨胀对电杆的危害要大的多。
水泥杆离心成型后会分离出大量废浆,每立方水泥杆混凝土产生的废浆为90~100Kg,平均含有水泥32.5Kg(还有磨细砂19.5Kg),流失的水泥占总量的10%以上。一个普通的水泥电杆厂,年产量约有100万米,那么从废浆中流失的水泥约为3250吨。***水泥杆产量以1.2亿米计,那么每年从废浆中流失的水泥达39万吨。为了生产这些水泥,就要增加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39万吨,消耗石灰石资源45万吨,消耗标准煤9万吨,这是一个不小的污染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